【專訪】女高音劉卓昕20歲先學唱歌:父母想我輸在起跑線

撰文:彭嘉彬
出版:更新:

最近Celine妹妹在選秀節目《America’s Got Talent》憑歌藝獲得「Golden Buzzer」的殊榮,成為港人焦點所在。同時間,香港女高音演唱家劉卓昕(Alison)早前亦於意大利舉行的第二十二屆國際歌劇演唱家大賽中,奪得「Gerhart Hauptmann Theater特別獎」,揚威海外。其實不少活躍於國際比賽中的香港音樂人及藝術家,同樣需要大眾的支持。
攝影:梁碧玲
場地:I's Land Cafe

在普羅大眾心目中,「女高音」(Soprano)一詞好像代表了肥胖、聲厚、女貴婦的形象。就連不同電影中飾演女高音的演員,大多也是心廣體胖的一群。不過作為香港其中一位女高音代表,劉卓昕卻比大家想像中纖瘦得多、年輕得多。年僅29歲的她,師承葉德嫻、林憶蓮及王菀之等人的歌唱老師—江樺,接觸歌劇多年,她說:「其實由我幼稚園開始已經鍾意唱歌。細個嘅時候如果週末冇嘢做,我阿爸阿媽就會用攝錄機拍低我唱歌。」不過喜歡唱歌,不一定每位也能以此為職業,Alison坦言:「我讀書時期一直都係希望大個可以做記者,直至差不多20歲,我才發覺原來可以把唱歌由興趣,變成我讀書的專業及我的職業。」

從小喜歡唱歌的Alison原來曾想過做記者,並表示自己在歌唱學習上算比他人遲。
本以為每位成功人士背後,也是經怪獸家長的培育。但Alison直言:「佢哋似乎想我輸在起跑線。」

幼兒教育相當重要,Alison會成為女高音,深信爸爸媽媽絕對功不可沒。坊間常說胎教要聽莫札特音樂,到底她又是否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Alison直言:「其實我爸爸媽媽也是從事音樂教育,但在他們的教育理念當中,也是希望讓我和弟弟自由發揮。我們小時候學的課外活動不算多,例如暑假會去打羽毛球,但後來發現自己沒什麼運動細胞,反而在合唱團的表現挺不錯。不過爸爸媽媽也沒有因而逼我去學唱歌、考級等等。直至我20歲時,突然很想學唱歌,我才主動跟他們提出。甚至在我小時候,學校總會要求學生學習樂器,所以我曾學習鋼琴,到了中一,我有時會練琴練到想跟他們吵架,然後我媽便說『你不想學便算了。』然後我便沒有再學鋼琴。他們沒有那種要我贏在起跑線的心態,反而更像是想我輸在起跑線,他們曾跟我說『你先跌踫撞板一下也沒什麼不好』,在我心目中,這是對我最好的栽培。」

+3
讓Alison真正踏上音樂路的,竟是大學的一場試音會。

提起選擇音樂事業的轉捩點,Alison憶起大學時期的事:「當時是大學的合唱團試音,在音樂廳裡大概有幾十人在等上台唱歌,然後老師們便會評分。本來那個環境非常嘈雜,每個人上去試音,台下的人也在說話。直至到我上台開口一刻,全場突然靜下來,連冷氣聲也聽到,我便在想『是否他們都喜歡我唱歌?』由那天開始我便很認真考慮要不要轉讀我的主修科目。結果我跟家人提出時,他們竟然很冷靜的說『好呀,其實很適合你』,而身邊朋友都表示『為何你不一開始便選修音樂?明明你小時候已相當有天份。』然後我便正式決定修讀音樂。」

香港地,不少家長也望子成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不是做醫生便是做律師。但Alison卻明言想做記者,眾所周知,記者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而現時她又以音樂作為事業,難道她從來沒這方面的壓力?原來Alison從小已被教導有關金錢的概念:「細細個爸爸媽媽就會同我講『錢永遠都唔會嫌多,但你要有一個自給自足的生活,其實不需要很多錢。到你中學的時候,你會發現身邊的同學會有很多名牌,我們不會買名牌給你,如果你真的喜歡,你便要自己賺錢買。』」

音樂路上,在香港要向古典音樂的事業發展,資訊實在不太足夠,而身邊也未必有很多人能夠分享有關經歷,可說是要見步行步。雖然Alison在海外曾多次獲獎,但談到在香港的發展,她表示:「其實現在我仍然在找更多有關資訊。最初學習歌劇時,我很羨慕我歌唱老師的生活,因為她每日就是教唱歌,間中也會獲邀參加音樂會演出。當時我便在想,如果我將來的生活跟她一樣也挺不錯,應該會很開心很滿足。到我進入演藝學院學唱歌時,原來有一些師兄師姐會在畢業後先到外國進修,然後四出尋找機會,希望穩定下來時再回香港發展。雖然香港的演出機會並不多,但勝在夠集中,當你建立了一定的人脈,大家知你會唱什麼類型的歌,工作便開始增多。而我回港後,大概一年後已跟師兄師姐一樣,在過我很嚮往的那種生活。」不過做Freelance始終會出現收入不穩定的情況,在學時期已開始Freelance工作的她也曾面對低潮:「試過演出不多,收入很低,不足五位數字,便開始徬徨,為什麼自己讀了這麼多年書,到頭來好像沒有回報。」不過自從在國際的比賽上得到好成績,Alison現已找到明確出路。

回想起在外國進修的時間,Alison表示原來比想像中難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