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來稿】辦法總比困難多 借鑑廈門開闢架空單車道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陳穎柱

早前元朗收繳亂停放的共享單車,引出監管共享單車的議論。同樣的情況在內地早有前車之鑑,收集被棄的共享單車堆成山,顯示存在嚴重的管理缺失。香港共享單車今年四月啟動,是後發引入的新事物,本應汲取經驗避免管理缺失,但實情是衍生同樣的管理缺位,情況並非比人家更好。接下來香港值不值得發展共享單車,如何發展才能造福社會,成為大眾探討的議題。

香港有優秀的專業單車賽隊,愛好踩單車的市民也不少,但整體上都是間中假期玩下的單車樂,始終不是普及日常出行的代步工具。其中原因,香港公共交通發達便捷,擠掉了單車代步的需要。正如上世紀的廣州,公共交通極其落後,市民多數靠騎單車上下班,一程踩半小時到一小時的人不在少數。現今公共交通商業營運發展起來,騎單車上下班的人少得多了。

香港共享單車今年四月啟動,是後發引入的新事物,本應汲取經驗避免管理缺失,但實情是衍生同樣的管理缺位,情況並非比人家更好。(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在香港普及單車出行的最大局限,是馬路布局根本沒留單車道,與內地干線馬路多有單車道很不同。即使法例沒限制單車上路,但騎車者要與汽車爭道尤其危險,無法成為出行工具選擇。如果基於環保理念,推廣騎單車代步,將很難成事。就這一點而言,是發展共享單車的最大障礙。

共享單車是規模經濟,沒有一定規模很難節省成本收穫效益。像香港初萌的共享單車,因為難以普及代步的局限,就注定了發展不會順利。創辦者又同時群起,大量投放單車,立刻成了過剩經營,單車上路的稀少停放的太多,遂衍生單車太多佔地現象,尤其非假期踩單車當遊樂的人大減,情況更嚴重。在需求有限之下,嚴加管理投放成為治亂之本。

長遠而言,香港要成為智慧城市、環保城市、人文城市及人壽城市,提倡單車代步是很好的政策,蔚為社會風氣,無疑是市民福祉。若香港認定這是城市自強、宜居必由之路,政府規劃綢繆急不容緩。然而從目前看,政府不但未見綢繆舉動,恐怕想都未認真想。如今共享單車管理缺失亂象已經埋身,要拿出對策已避無可避。

福建厦門推動單車代步的例子,是在現有馬路或人行道上,建成架空的單車道,讓單車在汽車頭頂上,或者行人頭頂上行駛。(視覺中國)

當然,同樣無可迴避的是香港道路交通布局,已容不下開闢一條專供單車行駛的道,欲減少依賴汽車出行,讓單車成為我城普及的代步工具,沒有暢達多數地域的單車道布局,將難以成事。開闢單車道這大難題,是推動單車代步出行難以踰越的障礙。

內地有句名言:辦法總比困難多。福建厦門推動單車代步的例子,是在現有馬路或人行道上,建成架空的單車道,讓單車在汽車頭頂上,或者行人頭頂上行駛。港府可以借鑑厦門,進行修建架空單車道可行性研究,以求解決道路不能兼容單車道的問題。理智判斷,共享單車只有與普及代步相輔發展,才能規模化營運,才可能走得遠、走得順,既如此,即意味着有賴政府在闢路推廣上作為,捨此沒有他途。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