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問題挖坑中國經濟 分析:內地樓市萎縮趨勢至少持續2025年底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內地樓市不振繼續拖累中國經濟復蘇步伐,有經濟學家預測,內地住房投資和銷售額將在今年進一步萎縮,幅度將超過去年,這樣的趨勢將至少持續到2025年底。

恒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丹本月20日在國際金融論壇一場線上學術對話會上稱,住房問題給中國經濟挖了一個大坑,而這將成為內地今年拉動消費的最大阻力之一。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中國2023年全年房屋竣工面積同比增長17%,但同期的商品房銷售額下降6.5%,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9.6%。

經濟學家預測,內地住房投資和銷售額將在今年進一步萎縮,幅度將超過去年,這樣的趨勢將至少持續到2025年底。(VCG)

王丹指出,房屋竣工面積的增長遠遠高於住宅新投資和銷售,是房地產投資和銷售萎縮的關鍵指標。她說,這樣的形勢過去兩年一直存在,預計今年的收縮幅度會擴大。

她說,自「保交樓」推進以來,房地產開發項目在過去一年竣工進度加快,導致市場住宅庫存量過剩,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

「當房地產陷入低迷時,價格預期已經相當疲軟,再加上市場供過於求,我真的很難看到有什麼辦法可以扭轉這種局面。」

不過,王丹並不認為這種低迷會一直持續下去。她預測,受抑制的住房需求可能在2025年底出現拐點,超過住房供應量。屆時,內地的消費有望再次被房地產市場拉動。

出席同場活動的瑞銀投資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認同房地產是中國經濟今年面臨的最大逆風。

汪濤指出,內地今年前兩個月的經濟資料強於預期,但一些市場高頻資料,如整車貨運流量、建築專案復工率等並不那麼樂觀,表明春節假期後經濟增長勢頭已開始放緩。

她說,春節假期後至3月以來的高頻資料顯示,內地房地產銷售比一年前下降約45%至50%。「我認為房地產的下行壓力,和對其他經濟領域的負面影響仍然非常嚴峻。」

國務院總理李強3月初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定為5%左右,高於外界預期。

在王丹看來,從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到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的部署,政府工作報告的整體基調積極,但重點仍在提高生產力和實現長期增長。她說:「政府的角色似乎更多的是管理風險,而不是刺激短期需求。」

汪濤也認為,中國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較為溫和,更側重於供給端,而不是需求端。

她說,消費仍是今年中國經濟的主要引擎,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將削弱民眾消費信心,過剩儲蓄無法被釋放,拖累經濟復蘇的動力,要實現5%左右的增長相對雄心勃勃。

但汪濤指出,要達到目標不是不可能,前提是房地產短期內必須趨穩,銷量和價格跌幅分別維持在5%和10%以內。

她說:「如果這樣,消費者信心可能會繼續疲軟,但不至於跌下懸崖。勞動力市場和家庭收入的適度增長,消費才有望溫和復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中國首席代表巴奈特(Steven Barnnet)在對話會上指出,中國房地產市場過去幾年的規模調整是必要的,但由於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的一大支柱,上下游產業占經濟總量的五分之一,當局如何在調整過程中將成本降到最低至關重要。

巴奈特認為,當局在這方面可以做得更多,例如讓經營模式不可持續的開發商加快退出,幫助可持續的開發商進行重組;改革住房預售模式;確保房價足以實現市場出清,恢復供需平衡等。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