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新冠感染大流行使全球預期壽命縮短近2年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年度統計顯示,2019年至2021年肆虐全球的新冠感染大流行,導致全球人口的預期壽命縮短近兩年,並使過去十年所取得的進步消失殆盡。

法新社報道,世衛星期五(5月24日)說:「新冠感染大流行扭轉人類出生預期壽命和出生預期健康壽命穩步增長的趨勢。」

根據世衛年度世界衛生統計研究結果,全球人口的預期壽命減少1.8歲,降至71.4歲,退回到2012年的水平。

研究也發現,2021年,一般人的預期健康時間減少1.5歲,降至61.9歲,與2012年持平。

世衛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2023年12月15日在瑞士日內瓦出席聯合國會議。(Reuters)

這一影響甚至比《刺針》(The Lancet)1月份發表的另一項研究結果還要嚴重。《刺針》研究稱,新冠感染大流行期間平均預期壽命減少1.6年。

《刺針》研究人員指新冠感染大流行對預期壽命的影響,比過去半個世紀的任何其他事件「更加深遠」。

世衛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說,這些數字凸顯出正在日內瓦談判的全球大流行安全協議,「對於加強全球衛生安全,並保護衛生領域的長期投資與促進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公平分配」,是至關重要的。

數據顯示,新冠感染是2020年全球第三大死因,一年後成為第二大死因。除非洲和西大西洋地區以外,新冠感染疫情都是前五大死因之一,尤其是在美洲,2020年和2021年連續兩年成為主要死因。

圖為2020年3月19日,德國國會全體會議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而取消後,議事廳空無一人。(Getty)

為預防未來發生大流行病,世衛正牽頭會員國起草和談判一項國際文書,商定需要世界各國政府採取的集體措施。但截至5月24日,各國未能就條約達成一致。

《紐約時報》報道,談判人員計劃要求更多談判時間,談判的癥結之一是公平獲得疫苗和建立監測系統的資金。

世衛的目標是在下週於日內瓦舉行的新一屆世界衛生大會上提交這些談判的結果,並在會上通過這項國際協議。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