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沖涼無益?環保人士稱每月沖1次 皮膚科醫生撐 網民咁恥笑

撰文:凱薩琳
出版:更新:

每日沖涼是現代人視為保持乾淨衛生的生活習慣,惟是否有需要,以及是否對皮膚最好,歷年來都有爭議。早前有環保人士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節目訪問時分享,指受到土著部落所啟發,已養成隔天用濕布擦身、每月才用花灑淋浴1次的習慣,以減水使用水資源,自稱幾乎是「1個月才洗1次澡」。他更認為現代人每日洗澡是基於社交需求,「原因是怕別人知道我們身上有怪味」。

該環保士的說法有醫學專家表示支持,反指每天洗澡對健康沒太大幫助,長時間或每日洗澡更可能造成皮膚表層微生物流成。另外,有1名化學家聲稱,自己已逾10年沒有洗澡,反而會在皮膚上噴益菌取代洗澡。不過,不少網民對有關說法並不認同,認為環保人士只是希望人們減少使用水及沐浴用品,甚至作出恥笑,「沒搭過夏天的公車吧」,「體味抹抹就沒有?」、「過了瘋狂洗手的四年之後,現在叫我不要洗澡?」。

有環保人士接受訪問時表示,洗澡只是基於社交需求,人類根本毋須每日洗澡,。(Getty Images)

環保人士多納查德(Donnachadh McCarthy)早前於英國廣播公司(BBC)節目指出,認為現代人每天洗澡是基於社交需求,因為怕別人嗅到自己身上有怪味,故現代人才有洗澡習慣。多納查德表示,受到與亞馬遜土著共處的啟發,養成了隔天在洗臉盆用布擦身、1個月才用花灑淋浴1次的習慣,認為既可保持清潔,同時最大限度減少浪費水資源,更坦言自己不是唯一非每天洗澡的人,「但只有我一個勇敢地願意去談論這件事」。

有醫學專家支持多納查德的觀點,其中曼克頓的皮膚科醫生茱莉(Dr. Julie Russak )向《華盛頓日報》表示,長時間或天洗澡可能造成皮膚表層微生物流成,而那些微生物扮演住保護肌膚的重要角色,對身體整體健康甚為重要。

+1

此外,化學家大衛(David Whitlock) 亦相信毋須每天洗澡,他聲稱自己已有12年沒洗澡,轉而在皮膚上噴益菌取代,指這種細菌可以中和體內產生氣味的化學物質。而丹麥奧爾堡大學1名建築環境系教授則表示,人類洗澡不是為了健康,而是普遍認為會洗澡是十分正常,惟在一世紀前,人類並不會每天洗澡,因當時不會認為是正常事。

至於隔多久洗澡方為上策,西雅圖有皮膚科醫生表示,這個問題因應不同人會有不同答案。她續指,洗澡頻率應取決於皮膚及頭髮類型、出汗量及髒污程度,並建議皮膚較乾燥或濕疹患者,應縮短或減少洗澡時間及次數。

根據哈佛健康中心的研究人員於2021年的統計,66%美國人會每天洗澡;而 2005 年的1份報告指出,英國人每天洗澡1至2次都很常見。

毋須每日洗澡說法在網上熱傳,許多網民都紛紛加入討論,有人認為洗澡頻率與身體狀況有關,出汗後如不洗澡,恐氣味濃烈得連自己都忍受不了。另外,有人恥笑環保人士的說法是語言偽術,目的是「博見報」和尋求關注,希望借此減少人們使用水和沐浴劑,直言「我要不要澡,毋須專家指指點點」、「疫情時瘋狂洗手,疫情過後叫人不須每天洗澡?」、「不相信體味抹抹就能消除」。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