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節|究竟是道教還是佛教節日?追溯港英時代盂蘭勝會記載

撰文:梁嘉欣
出版:更新:

農曆七月十五日,鬼節到,既是道教的中元節,也是佛教的盂蘭盆節。那麼鬼節究竟有何典故,供奉的對象又是誰?在港英時代,外籍記者又是如何記載盂蘭勝會呢?

經師棚與孤魂台正對,將連續3日為鬼魂頌經。(陳百灝攝)

鬼節有何由來?

關於鬼節的由來,眾說紛紜。據香港民俗記者周樹佳的《鬼月鈎沉:中元、盂蘭、餓鬼節》一書所指,鬼節源於道教的「三官」說。三官即是天官、地官和水官,分別負責賜福、赦罪以及解厄,三者合稱「三元」。農曆七月十五日是地官誕辰,拜祭中元二品地官清虛大帝,故有中元節。他在書中提到,「三官」一詞在《三國志·張魯傳》就有被提及,因此「三官」信仰可追溯到東漢時期。道教的地官負責審核逝者的功過,相傳在其誕辰舉行醮會,可赦免亡魂的罪惡。

《鬼月鈎沉──中元、盂蘭、餓鬼節》書封(中華書局)

周樹佳指出,佛教在西晉時期混入盂蘭盆會。佛教的說法是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佛歡喜日,信眾可以在當天舉辦盂蘭盆會,供養僧人,並將功德迴給已逝父母。

鄧家宙〈說佛教盂蘭法會儀式〉提到盂蘭二字來源:「盂蘭一字,源於梵文Ullambana,直譯作國語的古音 『烏藍婆拏』。 由於譯本與地區口音的關係,將『婆拏』的Bana兩個發音合併起來,變成 『盆 』音,慢慢漸變為「『盂蘭盆 』」。鄧家宙在文中提到,Ullam是「倒懸」的意思,也就是餓鬼倒吊痛苦非常的樣子;而Bana意為「救器」,兩詞合拼,盂蘭法事即是用以幫助餓鬼們解開倒懸之苦。而後來佛教傳入中國,更加入了「目連救母」的典故。有學者指出,由於盂蘭節與中元節的日子相近,導致兩者成為相混節日。

民眾誠心拜祭。 (王譯揚攝)

主角是鬼還是祖先?

既然鬼節有多個來源典故,又成為相混節日,那麼在農曆七月十五日,供奉的對象主要是餓鬼還是祖先?

盂蘭勝會上,民眾在戲棚欣賞劇目(王譯揚攝)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Stephen F. Teiser曾研究中國中世紀盂蘭盆節歷史,他在著作中提出,五世紀左右成書的《佛說盂蘭盆經》已經記載供奉祖先和鬼兩個對象,盂蘭勝會供奉的主要對象究竟是祖先、抑或是鬼(Ghost,幽靈)對來他說並沒有定論。他認為應該將盂蘭盆節祭祀的靈魂統一看待,一方面是鬼,另一方面是祖先的靈魂。也就是說,在同一個盂蘭勝會的會場,不同人群的祭祀主角也是不同的。

盂蘭節儀式多樣,這是即將火化的「判官大人」。(李澤彤攝)

而日本學者志賀市子則認為,盂蘭勝會的主角隨著時代變遷而改變。她指出70年代前大量難民湧入香港,災害、事故頻發,當時盂蘭勝會主要是供奉這些亡魂,免讓難民鬼魂成為餓鬼。但隨著香港經濟發展,社會福利普及,鬼節就主要用以供奉各家祖先以及關係親近的死者和寵物。

盂蘭勝會被外籍居民當成華人展覽?

在香港各區都有不同團體舉行的盂蘭祭祀活動,醮會遍及全港各區,設有傳統戲曲表演和大型祭祀儀式。香港的盂蘭祭祀活動歷史悠久,那麼在港英時代,又是如何記載盂蘭勝會呢?

潮州公和堂盂蘭勝會的戲班以潮州話唱戲。(資料圖片/王譯揚攝)

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的林國輝寫有〈從歷史資料重構 1868 年香港四環盂蘭勝會〉一文,嘗試構建早期香港早期盂蘭勝會的盛況。據他文章所指,有民俗研究者認為「有關鬼節法會的最早記載」,來自 1856 年《德臣西報》關於中上環 一帶盂蘭勝會的專題報導。當時的外文報刊少用Yu Lan( 盂蘭 ) 一詞,更常用 Chinese Festival(華人節誕)、 Chinese Exhibition(華人展覽)、Dragon Feast(龍節) 、Dragon Festival(龍節)和萬靈節(All Souls Festival)。

+7

林國輝表示,英語報刊以華人展覽(Chinese exhibition)指代盂蘭勝會是與醮棚內部精彩的陳設有關。他文中引用外籍記者記述:1868年的醮棚如阿拉丁宮殿(Aladdin’s palace),內有上百盞吊燈、罕見的植物、畫卷、神像以及活動木偶,晚上更有大量燈具照明,與古文獻記述盂蘭法會擺設花葉裝飾的做法有相近之處。他提及在盂蘭勝會期間,日間有攤販在棚外擺賣,而棚內有不少人在觀看各種裝飾擺設,外籍居民到盂蘭醮會是嘗試瞭解華人的宗教信仰的方式之一。

盂蘭勝會。(葉兆康攝)

「香港潮人盂蘭勝會」在 2011 年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囿於篇幅,本文只能略為介紹各學者之於盂蘭節的見解,但無論是否供奉亡魂,了解盂蘭節風俗都是文化傳承的一部分。不少盂蘭勝會活動將舉行至農曆七月尾,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到現場親身體驗。

(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延伸閱讀:鬼節|盤點香港恐怖地名 由橫頭磡到秀茂坪 全跟日佔時期有關?

參考書目

黃競聰《風俗通通識》(增訂版)(香港: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優質教育基金,2012)
周樹佳《鬼月鈎沉 中元、 盂蘭、餓鬼節》(香港:中華書局,2015)
鄧家宙,〈說佛教盂蘭法會儀式〉,載《風俗演義》,(香港: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2012), 頁 16。
林國輝“從歷史資料重構 1868 年香港四環盂蘭勝會”田野與文獻07.15(2019):13-24
志賀市子“「盂蘭盆會的主角」的比較研究——以現代香港的盂蘭勝會為中心” 節日研究12.01(2019)
Teiser, Stephen F. The Ghost Festival in Medieval Chin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JSTOR, https://doi.org/10.2307/j.ctv173f1j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