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跨國追蹤】環保園租戶疑違約 輸入美國電子廢料 環保署調查

撰文:陳信熙 陳潤南
出版:更新:

由政府設立、以超值租金補貼回收商作本地回收的屯門環保園,淪為美國廢料工場。《香港01》與國際環保組織跨國合作,以追蹤器發現,環保園租戶「億達」疑透過由相關公司經營、位於元朗南的回收場,將進口美國電子廢料「洗底」扮成本地廢料,再送到環保園處理,涉違租約。
環保署表明,環保園租戶不可於場內處理外國廢料,亦從未批准「億達」處理進口廢料,已去信要求交代,如證違約會嚴肅處理。「億達」拒絕回應事件。
「億達」大股東為政協吳懿容,公司過去曾多次因非法輸入有毒電子廢料被檢控。

「億達」獲批以超值價租用政府環保園土地,營運廢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廠;該廠只可處理本地產生的廢料,惟「億達」疑將「洗底」美國廢料運到該廠處理,涉違租約。(岑卓熹攝)

追蹤器揭「 億達」將美國電子廢料送港

在美國、加拿大從事電子廢料回收的跨國回收商「 億達」,2011年獲環保署批出20年合約,以每月八萬元超值價租用環保園5.4萬呎土地(呎租約1.5元),營運廢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廠。根據租約,該廠處理的廢料必須為本地產生(generated from local consumption),並須每月向環保署匯報廢料數量及來源。

《香港01》與國際環保組織Basel Action Network(BAN)合力調查,美國電子廢料流入香港的情況。BAN去年7月將一部裝有追蹤器的打印機,交予「億達」美國分公司於德州所設的回收點。兩個月後,追蹤器顯示打印機出現在元朗南公庵路一個回收場。

政府環保園租約規定,租戶只可處理本地產生的廢料,惟《香港01》與BAN調查發現,「億達」疑透過元朗回收場將美國電子廢料「洗底」,扮成本地廢料再運入環保園處理,巧妙繞過租約規定。(香港01製圖)

「億達」工人:美國廢料經回收場拆解再送入環保園

記者去年底及今年5月底,兩次進入該回收場視察,發現有舊電腦產品拆解工場,並貯存了大量LCD顯示屏、電腦、打印機及電線,而部分物料的包裝箱標貼清晰顯示來自美國,並由「億達」美國分公司託運。

回收場內的工人均身穿青綠色、印有「E.T.M.」即「億達」公司標誌,以及該公司英文名稱「E.Tech management」字眼的上衣。自稱姓邱的負責人直認,他們受僱於「億達」老闆楊賀舜,而場內廢料是「美國貨」。他並透露回收場的電路板會運往「億達」環保園廠房處理,「環保園主要係碎。我哋拆出嚟啲(電路)板,(環保園)嗰邊碎」。

BAN交到「億達」美國回收點的打印機,被送到元朗公庵路一個回收場(紅框示)。記者兩次進入視察,發現貯存大量電子廢料,更有拆解舊電腦產品的工場(黃色位置)。(岑卓熹攝/香港01製圖)

如該負責人所言屬實,「億達」涉嫌從美國入口舊電腦、打印機等電子廢料到香港,然後經元朗南的回收場「洗底」,拆解出可提煉貴金屬的電路板並扮成本地廢料,再運回環保園廠房處理,巧妙繞過租戶不能使用非本地廢料的規定。

有回收業人士透露,由於本地回收網絡不完善,回收商寧願買外國廢料,「買一個貨櫃外國廢料,啲貨又靚又企理,好過派車去收本地貨,費時失事」。他稱,環保園一直無嚴格驗證廢料來源,形成漏洞,「只靠租戶自己申報係咪本地貨,或者填一、兩個供應商名,好易過關」。

自稱姓邱的回收場負責人,所穿上衣印有「E.T.M.」即「億達」公司標誌,以及該公司英文名稱「E.Tech management」字眼。他承認是「億達」的僱員,又指回收場拆解舊電腦產品後,會將電路板運往環保園的「億達」廠房處理。(香港01記者攝)

回收場老闆是「億達」前員工 兩者曾共用辦公室

翻查資料,這個回收場因違反廢物處置規例,今年5月底被判罰款3.5萬元。環保署指,回收場的營運商為「中華環保有限公司」,該公司於2016年12月登記為化學廢物產生者。署方今年5月兩度巡查該場,確認有拆解舊電腦及電器,但指沒有見到工人身穿「億達」制服。

公司註冊處資料顯示,「中華環保」於2013年成立,當時的註冊地址與「億達」相同。根據城規會文件,「中華環保」的唯一股東兼董事呂健偉,曾以僱員身份代表「億達」申請改劃農地。他與「億達」香港分公司董事長吳懿容,於2011年合資開設另一私人公司。

吳懿容現時為廣州市海珠區政協,亦擔任香港中華總商會會董,並獲環保署委任為空氣質素指標檢討專家小組成員(見另稿)

記者今年5月底進入元朗回收場,發現貯存了大量LCD顯示屏、電腦、打印機及電線。(香港01記者攝)

「億達」拒絕回應 「中華環保」對貨源不置可否

《香港01》到「億達」辦公室查詢,一名男職員接收信件,但指不會回應,當記者在辦公室門外拍攝時,他突然衝出,推撞並搶去記者的手機,直至記者要求報警才歸還。此外,記者到環保園採訪時,亦遭園內保安阻止及限制離開,其後疑似「億達」職員更駕車追截記者,最後需警員到場,記者方能離開。

記者就在環保園採訪受阻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獲公署回覆指將進行全面調查。

《香港01》分別以信件、電郵、傳真方式向「億達」查詢,涉及的「洗底」廢料數量、「億達」工人在「中華環保」回收場工作的原因、做法是否違反環保園租約等問題,至截稿前未獲回覆。

記者致電呂健偉查詢,他對貨源不置可否,「有本地,有...多數都係本地,(其餘係美國入口?),我要睇睇先知」。至於工人身穿「億達」制服,他解釋「可能之前有啲制服剩低,(但成個場都着億達制服),唔會呀,無可能,我揸緊車唔得閒傾」,隨即掛線。

朱凱廸促堵漏洞 環保署:嚴肅處理

立法會議員朱凱廸認為,電子廢料回收業損害環境,香港不應成為外國廢料集中地,而環保園是為促進本地回收而設立,因此如證實「億達」違規使用非本地廢料,政府應作處罰;如合約有灰色地帶,環保署亦必須堵塞漏洞。

環保署發言人指,從未批准「億達」在其環保園場地內收集、儲存或加工進口廢物,而「億達」提交的資料顯示其接收的廢電器電子產品來自學校、銀行及本地公司等。署方已去信「億達」要求交代涉事回收物料來源,如證明違反租約,必定按租約嚴肅處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