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發電.博評】從台灣停電到平衡環保與發展

撰文:馬新維
出版:更新:

本月15日,台灣發生無預警大停電,波及全島19個縣市,令我們再次關注到這個現今世界最重要的環保議題。台灣的能源問題令我們再次反思,到底我們應如何平衡環保與人類發展這個永恆的課題。

台灣815大停電的原因雖聲稱為「人為失誤」,但仍然引起不少人熱烈討論和檢討這是否由蔡英文政府所推行的「綠電」能源政策所致。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之後,又再引起台灣連串反對核電的示威行動,以致使已興建和安全測驗完成的「核四」發電站進入封存狀態。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台後開始推出新的能源政策,打着反核環保的旗號。但推行以來,節能政策並不理想,也引起不少人反思「反核」的理性。

現今人類社會極之依賴電力,故此能源問題可謂整個人類文明的「血液」,事關緊要。香港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經常在不同的場合呼籲香港人節約能源,甚至提出夏天只需用「USB風扇」便可。林的做法固然非常高尚,但並不現實。以我們現代文明而言,欠缺電力可能使世界一瞬間瓦解。只是一味提倡節能對整體不斷上升的用電量並沒有太大的幫助,也不可能實質解決能源問題。

15日下午5時許,台灣傳出大面積停電消息。(中央社)
+2

用電量不斷上升,我們應該正視如果解決能源危機,而並非只是抱着理想主義提倡環保。當然,環保是人類文明存續的關鍵問題,人類要繼續生活也必須找尋到有效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實際上,我們由燒煤、以至石油、再到近年所提倡的潔淨能源等,人類的而且確意識到污染可能使人類根本沒有未來可言。但問題是,當追求「環保」成為了一種極端思想時,那對平衡社會發展與環境未必是有益的。

例如,水力發電對地形和附近生態的影響甚大,近年甚至被排除於潔淨能源的行列。風力發電其實亦會影響到附近的地形與生態。甚至使用太陽能發電時,收集板的物料被認為是不環保,而大量高溫的太陽能收集板也可能意外殺死接近的鳥類。每一種潔淨能源都可能有不足的地方,不可能完美。

核能發動幾乎是人類現行科技能達到最為環保與高效能的能源方案,遠遠比主流以煤發電更為優勝。與風力和太陽能比較,核能發電可以全天候穩定發電。而且,根據2004年英國皇家工程學院的研究指出,核電的成本(包括原料與處理核廢料)與燒煤和天然氣相近,但卻是風力發電的2份1到3份1。甚至乎,核電幾乎完全沒有碳排放——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14年的分析指燒煤發電的碳排放量是核電68倍。從多種意義上,其實核能也很環保。

(視覺中國)

當然,核能有一定風險,尤其是2011年日本福島的核事故更令人擔憂核電的輻射污染有可能滅絕人類。但其實,核子技術從1950年代至今數十年間已有很大的進步,現今的核電廠無論在應對人為或天然災害的應對能力都要高。福島第一核電廠屬於舊式,建於1967年,啟用於1971年,甚至比切爾諾貝爾核電廠更老舊。故此,與其擔心核電是否安全,我們應該更關注如何強化現在老舊核電廠的安全性,同時追求更安全的技術以確保不會發生核事故。

在電力需求不斷增加的現代社會,社會應當面對核能是「必要之惡」。只有實事求是地檢討問題,人類才能於自我發展與環保之間取得平衡。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