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無明.影評】真實入世關懷香港現況的電影,有幾耐未見過?

撰文:方俊傑
出版:更新:
在《一念無明》中,人人也好像有病。不再局限於低下階層,就算是打份好工娶埋老婆的大好青年,都會抵抗不住生活壓力而跳樓自殺…活在這樣的城市,你大概會明白,要活得好,只可以活得比其他自私的人更自私,活得比其他虛偽的人更加虛偽。
方俊傑
《一念無明》劇照

看《一念無明》,無緣無故地,想起了曾俊華。特首選戰期間,曾俊華說了些普通的香港人話,已大大打動上下左右。因為,絕大部份的當權者,都不知民間疾苦;知,也不說。這幾年來,我們都被折磨得很飢餓。《一念無明》也做到同樣效果,真實地入世地關懷一下香港現況,大家都很感動了。不是講國語、沒有硬插大陸女星、題材極貼地、無需暗喻,你想一想,有幾耐未見過?

三十年前的《癲佬正傳》,以社工的角度出發,探討精神病患在社會中遇到的歧視和壓迫,流露出同情和憐憫。只是,當秦沛大嗌「有殺無賠」,當梁朝偉真係無法自控而殺死社工,我始終覺得信息傳遞得有點模糊,即使電影實在拍得好看。到今日的《一念無明》,改以精神病患的視點觀看周遭環境,直接得多,共鳴感也更大。你會發現,三十年來,香港沒有變好,只有變差。有精神病的,除了人,還是整個社會。互為因果。

在《一念無明》中,人人也好像有病。不再局限於低下階層,就算是打份好工娶埋老婆的大好青年,都會抵抗不住生活壓力而跳樓自殺。分別只在於,你將問題隱閉了,還是正在接受治療;接受治療的話,不代表會被醫好,只代表會被標籤,然後跌入更弱勢的社群。而且,所有問題都好像不會找到出路。老人院不會重視老人,因為人手不夠;醫生不會重視病人,因為資源不足;想找些空間自行處理情緒,會被咒罵,因為有極嚴重的土地問題;不再有人關心他人,因為大家都只活在自己的社交平台;連信徒都只會關心自己的情緒,不會有任何同理心,所謂的寬恕,全部也只為讓自己踏上道德高地,從而得到宣洩。這才是一般香港人每一天被包圍住的氣氛。

活在這樣的城市,你大概會明白,要活得好,只可以活得比其他自私的人更自私,活得比其他虛偽的人更加虛偽。電影中,最好和最有勇氣的人,是余文樂。老豆走佬,被父母寵愛的細佬遠赴美國不問世事,留低自己獨力照顧日日破口大罵的病母,他犧牲自己也完成責任。女朋友要實現人生藍圖,三十歲前結婚生仔住豪宅,他不惜借錢炒股盡量滿足。做好人,在這個地方,會被排擠的。電影中有一幕,余文樂出席友人婚宴,發現其他賓客只關心婚戒大小派場如何,他憤怒得上台訓話。結果,不單被全場嫌棄,就連新郎新娘也埋怨敗壞氣氛。大家都太習慣活得偽善,也太習慣逆來順受,當有一個兒童走出來篤破國王的新衣,個兒童是會被扔石頭的。你叫像余文樂這樣的一個做不到仆街的角色,怎可能不病發了?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