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英雄傳.來稿】郭靖的啟示──功利社會需要「傻小子」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金庸為了造就這位一代大俠,真是用心良苦,安排郭靖的師父和母親相繼離他而去,唯有離開了權威,郭靖才開始獨立思考是非善惡的問題。可惜的是,2017電視版的射鵰把郭靖的思考問題及丘處機與他的對話都大幅刪減了,但這些部分其實是整本小說的精髓所在。
掃地虎
筆者第一次接觸《射鵰英雄傳》是收看張智霖和朱茵的電視劇版本。(1994年《射鵰英雄傳》宣傳海報)

文:掃地虎

筆者第一次接觸《射鵰英雄傳》是收看張智霖和朱茵的電視劇版本,但當時太年幼,除了記得一些故事人物之外,不太記得劇情;第二次是中七的中化科需要交讀書報告,指定要讀完全套《射鵰英雄傳》;第三次是三年多前,當時有感自己的工作表現較笨拙,竟然想起郭靖這個虛構人物,由天資愚鈍的小子成為武功絕頂的大俠,因而有興趣探究郭靖的成長歷程,希望從中得到一些啟發,於是便再次把射鵰全書讀一遍;最近,適逢金庸館的開幕,加上內地再次開拍射鵰,又再吸引筆者在網上把最新版射鵰全部看一次,並進行深刻的反思。

人的潛能是多元 非單一標準能衡量

郭靖由傻小子到大俠的成長歷程,突出了「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形象,而郭靖「傻」的形象,很大程度是沿於外在條件的不足。郭靖四歲才會說話,長大後也拙於言辭;加上他性子直,不懂變通,他所學的武功是簡明樸實的「降龍十八掌」,而不是精妙多變的「打狗棒法」,完全合乎他的個性;加上他不會讀書,不易明白抽象的道理,對於武功要訣往往是先反覆死背、死練!

社交能力、靈活變通、學習速度往往成為社會衡量一個人才智高低的標準。然而,人的潛能其實很多元化,郭靖雖然有他天資愚鈍的地方,但卻有他了不起的潛能。首先,因著他為人單純,竟有極高的專注力:他跟隨馬鈺修練兩年內功便有小成,更有定力抵受得住黃藥師的「碧海潮生曲」;因著他心無雜念,竟能分心二用,練成「左右互搏之術」,反而聰明絕頂但心思繁複的黃蓉卻無法練得成。

再細心觀察,郭靖是善於從實戰中觀察和學習,再融會貫通的人。雖說郭靖屢得高手指教才能武功精進,但其實郭靖自習得《九陰真經》之後,其武功的進境幾乎全憑自身的領悟力:在觀看黃藥師與全真七子交手,及後在軒轅台上觀看天上北斗,竟參透了《九陰真經》與「天罡北斗陣」的關聯;後來在蒙古被迫與歐陽鋒交手練功,更把《九陰真經》的要訣活學活用出來。

有趣的是,黃蓉的天資原遠勝郭靖,學武快,但學懂大要之後便不再進深,反之郭靖的領悟雖慢,但因他能專心注於一事,在武學上不斷精益求精,終究其功力還是遠勝黃蓉。由此看來,真材實學不是靠小聰明而得,必須一點一滴的累積和探索,正所謂「大器晚成」,發掘一個人是需要長時間的觀察,更需要看重一個人的內在素質。

他性子直,不懂變通,他所學的武功是簡明樸實的「降龍十八掌」,而不是精妙多變的「打狗棒法」,完全合乎他的個性(1994年《射鵰英雄傳》劇照)

由依附權威到獨立判斷

郭靖性子直,因此思維也十分單向,就這一方面,他的確有點傻。典型的例子是他面對華箏的婚約與黃蓉的感情之間的抉擇,他只是表面地認為不可背信棄義,承諾過的事一定要履行,但其實他曾在桃花島向黃藥師提親,也答應過黃蓉不做金刀駙馬,因此對黃蓉一方來說,他若娶華箏同樣是背信棄義。然而,郭靖就是不懂在兩難中權衡輕重,而且容易盲從權威,當李萍說倘若他爹爹在生,必定會履行承諾,郭靖為了效法父親,竟想出一個更不圓通的做法:「倘若黃蓉還活著,他便娶華箏;倘若黃蓉死了,他便終身不娶」。

郭靖就是這麼直線思維,當他五位恩師和母親相繼去世,他恨自己保護不了他們,竟然推論到武功有害,因此想要忘記武功。郭靖思想的不通達一方面是基於他性格的盲點,另一方面是基於他自幼對師長幾乎是唯命是從,因此面對複雜的處境便欠缺獨立的判斷力。金庸為了造就這位一代大俠,真是用心良苦,安排郭靖的師父和母親相繼離他而去,唯有離開了權威,郭靖才開始獨立思考是非善惡的問題。可惜的是,2017電視版的射鵰把郭靖的思考問題及丘處機與他的對話都大幅刪減了,但這些部分其實是整本小說的精髓所在。最終,郭靖明白到信義有大小之分,作道德抉擇前要權衡輕重;也想通了武功本身並無好壞之分,是好是壞乃在乎人的心是否向善。如此,郭靖終於由傻小子蛻變成大人物。

在今日的社會,大多數人都不會這樣服從權威,然而,傳統考試制度要求學生跟從標準答案,網絡新媒體高舉口號和立場,同樣不利於人的獨立思考,在不知不覺中人的思維模式也容易流於單向、甚至教條化,非黑即白,因此慎思明辨,權衡輕重是每一代人都需要學習的功課。

黃蓉更是為郭靖的赤子之心所打動,絕頂聰明的她是容易猜忌人,然而只有郭靖這樣耿直的人才能令黃蓉能百分百信任。(《射鵰英雄傳》1994劇照)

表裡如一 透明人格

倪匡先生認為郭靖因為道德上太完美,因此成為了一個「偽人」。但筆者卻認為郭靖的人格形象相當透明,因他說一就一,沒有半點隱藏,也正因如此,便顯出他的純真與傻氣。當哲別被鐵木真追殺時,孩童郭靖寧受鞭打也不肯說出哲別的藏身之處,更精彩的是郭靖的回答,他不是答「不知道」,而是答「我不說」,他的誠實完全沒有利害關係的計算。

其實,郭靖的不善言辭多少也是與他誠實的性格有關,因為許多時候說實話會陷入兩難情況,不說話又不是,說話又不知如何說起。郭靖的誠實甚至超越了個人的私怨,當他誤以為黃藥師殺死他五位恩師,本可與全真六子合力打敗黃藥師報仇,但他仍把歐陽鋒暗殺譚處端及周伯通沒有死的實情說出來,化解了黃藥師與全真派的誤會。

像這樣透明人格的人在處世上似乎容易吃虧,亦缺少智慧,但同時也是曠世珍寶,真正值得信賴。洪七公之所以收郭靖為徒,傳授他「降龍十八掌」,一半固然為黃蓉的美食所吸引,另一半也是因為郭靖的為人淳厚;黃蓉更是為郭靖的赤子之心所打動,絕頂聰明的她是容易猜忌人,看她後來對楊過的疑心便可知,然而只有郭靖這樣耿直的人才能令黃蓉能百分百信任。

在現實社會中,不論是因利害關係,還是因自我保護,人都很容易戴上假面具,表裡不一,在虛疑的網絡世界更容易如此。社會實在需要表裡一致,說實話的人,因為誠實是一切品格和關係的基石。

明知其不可亦當為之

丘處機長歎一聲,說道:

蒙古雄起北方,蓄意南侵,宋朝君臣又昏庸若斯,眼見天下事已不可為。然我輩男兒,明知其不可亦當為之。希夷先生雖是高人,但為憂世而袖手高臥,卻大非仁人俠士的行徑。
第三十九回:是非善惡

丘處機以上這段話,實在是整部《射鵰英雄傳》的中心思想。救國救民不是必定會成功的事,但卻是正確的義舉。正確的義舉,不問結果成功與否,都應該要履行。這種「 明知其不可亦當為之」的精神貫穿郭靖的一生。穆念慈在比武招親受到楊康的調戲,那時郭靖武功仍低微,打不過楊康,但即使打不過,仍堅持為穆念慈討回公道。為了不使《武穆遺書》落入金人手中威脅宋人江山,郭靖竟帶著黃蓉深入虎穴,與完顏洪烈、歐陽鋒、裘千仞等勁敵冒險週旋。二次華山論劍後,郭靖得知蒙古軍將攻打襄陽的消息,便義無反顧協助守城。

這種重大義,輕得失的精神,從功利主義的角度實在是虧本,但社會實在需要這種寧可虧本仍要堅守理想和原則的人,在亂世撥亂反正,作中流砥柱。最後,筆者用小說中的一些人物對郭靖的評話作結:

郭世兄哪裡笨了?他天性淳厚,俠義為懷......這等男子,原是世間少有。
穆念慈
傻小子心眼兒不錯,當真說一是一 ,說二是二。
洪七公
兄弟,你心地忠厚,胸襟博大,只可惜我師哥已經逝世,否則他見到你一定喜歡。
周伯通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