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地區球場「半桶水」保養 香港足運一葉知秋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近日,網絡流傳一張馬鞍山人造草足球場的照片,球場出現「兩截色」的情況,有用者反映,康文署的重鋪工程只修補了部分場區,以致人造草長短不一,對球場使用者構成危險,據報,康文署已驗收該半吊子工程,並於8月14日重開球場。過去,政府矢言會振興足運,如今卻連一個足球場也維修得不倫不類,正所謂一葉知秋,市民又如何相信政府能夠助港足浴火重生、鳳凰涅槃?

球場陷阱處處 球員容易受傷

這次康文署重鋪的馬鞍山足球場,屬第三代人造草球場。這種場地以人造草植入球場纖維基底,再鋪上泥沙、膠粒、椰殼等物質,其優點是觸感與真草相似,缺點是一旦人造草被磨蝕,就難以穩固沙泥、膠粒,出現「沙漠化」的情況,令球員容易滑倒、受傷,故署方必須定期監察場地質素,不容鬆懈。涉事的馬鞍山足球場早就出現失修的情況,在維修前,球場露出大片纖維基底,被「波友」譏為「溜冰場」。

但是這次重鋪,對改善球場質素卻沒有多大幫助,從照片可見,新鋪的草地只佔球場約四份之一左右,其他區域草地磨蝕的情況仍然嚴重,球場變「溜冰場」的問題未得到根治。更有用者指,重修後的球場比起舊球場更加危險,未修補前的球場由於磨蝕的情況普遍,球員至少有警惕之心;重鋪後新、舊草皮卻變得長短不一、磨損程度各異,球員在場地走動時要應付參差不齊的草質,令球場變得陷阱處處,更易令球員受傷。

相信對於「波友」來說,馬鞍山足球場的問題並非陌生,因為足球場維修保養的水平之低,已成不利於本港足運發展的老大難題,早前摩士公園、九龍仔公園人造草球場也曾出現磨蝕問題,在部分地方幾乎「寸草不生」,特別是天雨之後更變得泥濘滿布,被球友稱為「殺人球場」,但康文署卻對問題視若無睹、愛理不理。

現時第3代人造草球場會用膠粒鋪設草皮,而本港有部分球場會使用椰子殼等物料代替,如獲馬會贊助興建的傑志足球場(見圖)。(黃靜薇攝)

場地過度勞損 難望鳳凰重生

場地質素差劣固然對一般市民造成影響,另一方面,這也影響到本地足球員的訓練質素。由於香港的地價高昂,除了南華、港會以及去屆港超冠軍傑志外,少有足球隊擁有自家訓練場地,現時,絕大多數的球隊、以至香港代表隊都需要租用地區足球場訓練。在維修保養不達應有水準的球場訓練,球員的球技自然難望提升,場地的陷阱更有機會造成傷患,令球員錯失寶貴的比賽機會。此外,訓練場地不濟,也令部分高質素的外援對港超聯卻步,令聯賽質素持續不濟。

須知,增加人造草球場乃鳳凰計劃、以至及後五年策略計劃的一部分,康文署當初加建人造草足球場的理由,是其造價較真草球場低、保養工夫亦較簡單。但從一連串人造草場保養問題可見,當時的構想與現實情況存在明顯的落差,到底是當初署方的評估不足,令人造草場的日常打理較預期難、保養成本較預期貴,還是相關人員的專業知識不足,才導致狀況連連?當局應該深入檢討。

尼格度在2013年於香港大球場「食泥」是英超挑戰盃的經典。(資料圖片)

定期檢視球場質素 嚴防外判商疏懶

事實上,除了人造草球場的問題,康文署的球場管理水平亦一直都為人詬病,過去,康文署轄下的香港大球場,多年來的草地保養水平都達不到標準,更曾經在舉辦英超挑戰盃期間淪為爛地,鬧出國際笑話。曾受邀協助管理草地的專家李賢祉亦曾批評,康文署曾安排員工跟隨專家學習草地保養,但後來卻將這些員工調往負責無關草地保養的工作,反映署方根本無心管理,批評相關官員「爛泥扶唔上壁」。

對於困擾香港多年的球場保養問題,署方絕不能夠再坐視不理,其必須訂立清晰的球場維修指引,定期檢視球場,在適當的時候展開重鋪工程。

另一方面,署方亦需做好定期維修,以延長球場的壽命。觀乎康文署回覆中西區區議會的文件,署方職員現時只負責保持場地清潔、灑水等職責,至於檢查人造草接駁位、清除草面異物、用機器梳刷草植等相對專業的保養工夫,則外判給承辦商負責,大約每個月進行一次。署方必須加強監管承辦商,亦須檢討每月一次的檢修是否足夠,又或承辦商的保養水平是否合格。署方絕不能在每次有球場保養出現問題後,都將責任推卸給承辦商。

見微知著,馬鞍山人造草球場所反映的,也是香港足運的困境。過去政府委託國際機構撰寫兩份有關足運的研究報告,當中訂立了多個目標,然而,成功達致的卻是屈指可數,若然政府不表現出魄力,不改革官員懶政、卸責之風,香港足運恐怕只會沉疴難起,難望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