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台慶‧觀點】無綫人才流失 不改善待遇 難再創世紀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過去,無綫電視被譽為明星搖籃,培訓了不少一流影星。隨着五十週年台慶將至,無綫邀請昔日旗下的藝人出席台慶活動,曾演出《難兄難弟》、《流金歲月》等經典劇集的羅嘉良也在受邀之列,但是他對無綫的安排甚為不滿,據指由於行程有所改動,無綫不願意在機票、酒店上多花金錢,只好告吹。事實上,無綫電視曾被多名前藝員批評一毛不拔、刻薄員工。無綫培訓藝人的模式美其名是磨練意志,對員工來說卻儼如血汗工廠;如今無綫地位江河日下,若然再不加以修正、留住人才,五十年基業恐怕會毀於一旦。

剝削模式難以為繼 藝人紛紛離巢而去

一直以來無綫電視採用垂直式的藝人管理制度,電視台包辦了培訓、選拔的責任,如果藝人受到觀眾歡迎,一般會予之一紙長約,讓他們長期為無綫服務。誠然,這種手法對於藝人來說不無好處,自1982年麗的改名為亞視後,無綫一直佔有電視市場的八九成收視,在華語世界甚具影響力,藝人若然能夠在劇集擔正,也就能夠名成利就。

然而,這種管理方式亦不無剝削成份。藝人除了要被長約捆綁外,也要面對流水作業式的製作程序,藝人拍劇至通宵達旦可謂司空見慣。早年陳鍵鋒便曾向傳媒大吐苦水,指摘無綫電視工作環境苛刻、員工沒有時間休息;無獨有偶,同為當年無綫「奧運六星」之一的馬國明,近日也有傳連續工作27.5小時。縱然他們付出甚多,但是收入卻遠不如在內地拍劇的演員,就連無綫高層杜之克在訪問中也承認,由於香港市場規模小,無綫演員待遇不如內地。

無綫前藝人石天欣曾多次在電視劇飾演非禮案受害者。

無可否認,影視作品屬高風險投資,製片商傾向極力壓縮成本,降低風險。但無綫卻是欺人太甚,為人詬病的「還騷制度」是箇中顯例。一些無綫前員工、電視研究者指出,無綫一直嚴控員工的「騷量」,在簽約之初,已然釐訂員工合約期間的「騷量」,員工不能「爆騷」(工作過量),也不能「缺騷」(工作量不足),據指公司會計會對之嚴格監管。

一旦員工「缺騷」,將可能面對兩個局面:其一,員工在下次續約時需要「還騷」,據無綫前藝員艾威所指,在「還騷」期間員工需要無薪工作,生活難以為繼,有藝員更曾於「還騷」期間考慮離開演藝圈。其二,若然員工工作量不足,公司也會下令「燒騷」,要求員工在指定時間完成一定工作量,就算角色的形象不合適藝員,藝員為了「還騷」,也只好強而為之。這多少能夠解釋何以有藝員成為「御用強姦犯」、「御用非禮受害人」。

可以說,藝員固然要藉表現爭取工作機會,但是安排工作的主導權在公司手中,員工工作量不足,管理層也要負上一定責任。但是在現行制度下,員工卻要為工作量不足獨力承擔,對他們並不公平。

五大花旦均已離開TVB

當年奧運六星(圖中無咗林峯),最遲上位就係黎諾懿。(視覺中國)

無綫電視四面楚歌 留住人才至為關鍵

固然這種管理方式並非近年獨見,但是其過去行之有效,多少因為無綫地位得天獨厚,少有競爭者。然而,無綫地位已今非昔比。以內地市場為例,過去無綫在全國熱播,改革開放後的一段時間無綫劇集是國內的流行文化指標,甚或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好景不常,自2000年1月4日,國內廣電總局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引進、合拍和播放管理的通知》,規定晚間7時至10時的黃金制作時段不可播放外地劇集,香港的電視劇集在內地的影響力大不如前。與此同時,內地的電視劇集的質素提升,逐漸取代無綫製作。

更何況,在CEPA過後,由於內地降低香港藝人在內地演出的規限,以致香港有不少藝人外流,無綫電視的劇集只能夠由二、三線藝員擔任要角。如前文述及的陳鍵鋒在內地已經大紅大紫,他更謂回到內地拍劇,終於有時間睡覺。至於曾被指為「御用強姦犯」的高鈞賢,在內地演出的首兩套劇集均是收視冠軍,這實在值得無綫深思。

至於本地市場,無綫近年的收入連年錄得下降,去年無綫的盈利更急降62%,當中佔其主要收入的本地廣告收益則減少14.5%。公司面對盈利下挫,縮減成本看似是必要之舉。但是節流之餘還需開源,無綫製作質素已廣為詬病、缺乏星味,被笑稱為「膠劇」。縱然近年來無綫電視仍有李佳芯、岑麗香、黃翠如等演員苦苦支撐,只是如果無綫不改善待遇,他們恐怕有一日也會離巢而去。藝人乃電視台之本,若然面對人才不斷流失,無綫仍不加反思,最終只會沉疴難起。

事實上,近年來網劇大行其道,無綫出品的《踩過界》、《使徒行者2》在內地頗獲好評,收視頗佳,無綫電視理應改善待遇,挽留人才,以維持節目質素、重振聲威。政府也不應該對此坐視不理,須知道,電視頻譜乃公共資源,無綫能夠以此播放節目,實非必然,政府理應規定無綫播放更多外判電視節目,防止無綫壟斷演藝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