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房策零進度 突顯政府覓地決心不足 反向地產商靠攏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運輸及房屋局昨天(12月20日)公布《長遠房屋策略》2017年周年進度報告,是特首林鄭月娥上任後首份報告。正如有議員回應指,今年的房策報告是個「零」進展報告。陳帆局長只是繼續重覆過去三年的論調,指未來十年房屋供應目標繼續維持在46萬個單位,其中公營房屋28萬的目標,更出現4.3萬個單位供應短缺。這完全突顯本屆政府對於公營房屋供應不足的問題,根本無法提出任何具體的解決方案,只是一味重覆本港土地供應不足。

陳帆表示,希望可在1月尾或不遲於2月初,將在高鐵西九站實施「一地兩檢」條例草案交給立法會審議。(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政府自2014年起重新推出《房策》,目的是希望重新規劃和推算未來10年的房屋總供應目標,一改曾蔭權年代的「無為而治」心態。然而,梁振英年代雖有建屋目標,但因梁氏力有不逮加上政治內耗嚴重,導致目標日漸墮後。在其任內公屋三年上樓目標破滅,變為4.7年以上;愈來愈多基層居於劏房、工廈等不適切房屋,到今年底已超越11萬戶,是有調查以來的新高。誠然,梁的前任曾蔭權只求完成三年上樓目標,卻未有適時扭轉因03年沙士後市大跌而推出的「孫九招」,導致開發熟地進度緩慢,種下今天的惡果,負責覓地的時任發展局長的林鄭月娥可謂責無旁貸。

正如《香港01》過去一直提出,現時香港的房屋問題,不在於缺地,而是在於林鄭政府是否敢於取回香港的發展主導權,而非向大地產商靠攏,以所謂「公私營合作」的方式,大幅度開發他們在新界各地囤積的農地,令「官商勾結」的印象揮之不去。反而政府應再三思量《香港01》和民間多次提出的覓地方案,包括收回高球場、開發棕土、收回丁屋地、以《收回土地條例》開發地產商農地等。

+2

退一步說,如果政府認為以《收回土地條例》收回地產商的農地可能會引發官司,耗時經年;開發棕土和收回丁屋預留用地又可能要與新界鄉紳拖拉談判多年,那倒不如優先處理粉嶺哥爾夫球場。該地租約於2020年中到期,如收回當中的一半土地,有議員曾推算可建逾六萬個公營房屋單位,已可即時追回短缺的單位供應。甚或球場之後也可搬往其他新填海用地繼續打球,待一切土地沉降完成才搬走,以空間換取時間,正是「一家便宜兩家着」。這也正好說明政府所謂覓地困難導致供應不足都只是空話,根本是政府決心不足,也不敢觸動既得利益者。

更令人擔心的是,政府多番重覆覓地困難問題,卻無意參考民間多番提出的方案,反而前一天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討論,則傾向以「公私營合作」方式開發地產商囤地,不知道這是無獨有偶,抑或是兩者高度配合,是劇本的一部分,相信只有政府心中最為清楚,但林鄭必須向市民清楚交代,釋除公眾對「官商勾結」的疑慮。

面積高達177公頃的粉嶺哥爾夫球場,可以用作補充土地儲備。(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