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回顧.觀點】狹義本土和民粹主義致令民主退潮?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去年,我們見證了兩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世界大事 - 特朗普當選為美國總統和英國脫歐公投。誠如法國作家雨果所說,歷史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另一個章節的開始。今年,國際紛爭除了是去年的餘波的延伸外,還增添了不少亂子。在過去二、三十年間,全球化令世界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快速融合,同時其負面影響亦陸續浮現。近年不少民粹政客打着反精英政治、反全球化、反移民等旗號作招徠,吸引不少受全球化負面影響的民眾支持,逐步挑戰二戰後確立的國際社會秩序。在全球化的分岔路上,我們應該怎樣重估昨日的事,引以為鑑?

特朗普矢志要興建邊境圍牆,最終能否如願仍然是一個謎。(網民改圖)

在世界不同角落的反全球化的運動中,狹義本土主義和民粹言論經常被政客所利用,以爭取民眾支持。本土主義是指一個地區須維護本土的利益,施行政治、經濟和文化等保護政策,以防受到外來事物的衝擊或侵食,終令社會根本利益受損。不論是打着支持或反對全球化旗號的當權者,其主事政府的首要任務是對該地區的人民負責及謀取最大福利,這實屬責無旁貸。

但是,不論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俄羅斯總統普京、波蘭總統杜達、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法國前總統參選人馬琳勒龐等人,都是一群以「本土優先」作幌子和鼓吹排外仇恨來追逐個人利益的政客,並無視國際社會的根深柢固的道德價值觀和規範,以視線轉移的手法之去解決國內和跨國之間的問題。長遠而言,這種圖一時之快的情感宣洩並不會為社會帶來真正好處,受害的都會是票選他們出來的民眾和國際社會。

法國總統候選人辯論期間,巴黎再次發生恐襲,可能對主張限制移民數量的馬琳勒龐(左)和菲永(右)起催票作用。(路透社)

去年特朗普競選美國總統時,其內政和外交的政綱論調都離不開「美國優先」的主旋律。在內政方面,特朗普所謂的本土優先政策,如八國公民的入境禁令和三十年來最大型的減稅方案,都是盲目為了討好選民和選舉金主,置美國長遠利益不顧、藥石亂投之計。正如麻省理工學院榮休教授喬姆斯基(Noam Chomsky)所說,盲推歧視性的入境禁令只會將恐怖分子推向極端,變相是「助攻」了恐怖組織的招聘活動。

再者,近十年的美國本土恐襲大部分都是由持合法居民身份本土居民所發動,與入境禁令旨在打擊恐怖活動的原意大相逕庭。此外,剛通過的減稅方案僅是已經過時的滴漏經濟政策,只會對美國正在擴張的經濟上火上加油。最終使經濟過熱,為未來經濟爆泡埋下了伏線。事實上,特朗普口說惠民的方案,僅為其背後的金主利益服務,而大減稅率只會令未來公共財政的壓力大幅增加,短期內對貧苦草根的支援定然減少,長期更最終需要下一代的美國人背上沉重的公共債務。

共和黨對外形容稅改為終極勝利,不過外界反而更覺得他們是自掘墳墓。(視覺中國)

在外交政策上,本土優先的立場同樣把美國推向孤立主義,破壞了全球的治理體系。在特朗普主政下,美國已經在短短一年間退出了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氣候協定和全球移民協議等跨國協議,撇清了美國在國際社會的道義責任。在美大使館遷都東耶路撒冷一事上,特朗普此等「反常識」的舉動,變相是承認了以色列強佔得來的土地。除了無視聯合國的決議案外,也惹怒了整個伊斯蘭世界,點起了中東角勢力之間藥引。在聯合國緊急特別大會上,特朗普帶頭破壞了美國牽頭開創的全球治理體系,橫蠻地稱要削減資助,威脅其盟友在東耶的議題上不會持反對立場。這是一國之首、國際領袖應有的態度嗎?

在北大西洋的對岸,民粹和本土主義抬頭亦將歐盟內部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去年,前英揆卡梅倫的政治賭博把英國送上了脫歐的不歸路上。儘管英國與歐盟於12月達成首階段的分手協議,留歐日子將會於2020年尾正式完結,但未來仍要處理公投後的社會兩極化和敲定協議的落實細節。從脫歐的投票分布可見,由於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的經濟發展主要受惠於歐盟單一市場協定,故此這些地區出現了逾半數人民支持留歐。

所以,在未來與歐盟的協商過程中,支持留歐的地區將會動用一切政治資源來爭取更好的條件,以減輕脫歐對經濟的震盪。從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的歷史來說,我們來年可預見兩地的經濟問題將會令沉寂多年的獨立呼聲慢慢重回主流,一直會拖着整個脫歐的談判進程。若經濟問題搞不好的話,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的獨立運動將會死灰復燃,直接危害到聯合王國的主權完整。

與愛爾蘭邊界問題上,英國承諾在南北愛爾蘭之間不會有硬邊界。(路透社)

此外,歐盟內部也急需處理自歐債危機後,令另一場加劇中的內部分裂。今年,歐盟首次需要首次動用《里斯本條約》第五十條和《歐盟條約》第七條,來處理成員國脫離和停權事宜。縱然今年歐洲多場選舉中,極右政黨的勢頭以被壓下,法國大選亦由馬克龍當選。對於整個歐洲的親歐派無疑是鬆一口氣,但他能否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合作維持歐盟內部的穩定性仍是未知之數。

歐盟目前除了需要應付英國的脫歐談判外,還要忙着部分東歐成員國「偏離歐盟價值觀」(民主、人權保障和司法獨立)的問題。今年歐盟首次啟動第七條款,考慮取消波蘭的投票權,迫使當局駁回司法改革(改革後政府有權力解散最高法院、繞過司法評議會裁定法官去留,被指粗暴地干預司法獨立)。目前歐盟內部不少前蘇聯國家,如波蘭、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等政府在國內實行威權管治,與歐盟的歐盟基本價值觀背道而馳。

正當歐洲委員會啟動里斯本條約第七條,就波蘭司法改革違約展開調查的後一天,英國首相文翠珊到訪華沙與波蘭簽訂一項新雙邊保安和防衛協議。(路透社)

與此同時,幾位歐盟成員國的民粹領袖,也舉起了反全球化、反移民的幌子來鞏固國內民眾對其政權的支持。正如匈牙利國會4月倉促通過《高等教育法案》修定,企圖殺掉由知名投資者索羅斯所創辦中歐大學,藉此回應索羅斯對近年不斷對總理歐爾班有關反移民政策。《修定》無疑是打壓學術自由和民主精神。

雖然歐盟剛剛宣布落實軍事上的「永久結構合作」(PESCO),邁出共同建軍和重構向心力的重要一步。此舉除了可視作對沖軍事上對北約的依賴和應對俄羅斯在東面潛在的威脅外,更重要是以該協議來團結各歐盟成員國,長遠地穩定歐盟內部的管治。可是,遠水不能救近火,目前歐盟正陷入進退兩難之谷:若她以強硬手法對付東歐諸國,將會被扣上干預成員國間的內政的帽子,亦給了民粹領袖一套托辭來搧動疑歐情緒,加深歐盟內部的矛盾;可是若歐盟繼續對反人權的國策視若無睹,則會間接破壞歐盟創立的核心價值和根基,更會被視為「民主的倒退」。

劍橋大學出版社公布年度代表字為「民粹主義」。(網站截圖)

在歐美的反全球化運動當中,民粹主義和本土優先的政治力量日漸成為主流論述。不論左派還是右派的論述中,政客都以挑動民眾的排他情緒,開出不切實際的政治承諾以爭取民眾支持。本質上本土主義並無不妥,但經政客所操縱和扭曲的本土主義危險之處,是在於將本土的短期利益凌駕於一國的長遠發展和自由民主的原則性價值觀上。試問美國在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後,「本土」的美國人就不會受氣候變化所影響嗎?

我們今年所見證了的世界大事只是去年結局的另一個新開始。在17年的世界亂局中,上述的反面教材是我們重新思考「民主」的重要一課。在民粹的修辭中,為「被遺忘的人民發聲」是叫好又叫座的口號,但反過來亦可能是踩踏自由和民主的糖衣毒藥。所以在看待當權者的理念和政策時,把自由、民主和平等價值觀置於原則性的考慮上,才能分清政客「為誰發聲」這個問題,並剎停全球民主的退潮,也能確保民主不會被民粹騎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