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青蛙.觀察】電子遊戲非萬惡 官方宜放寬政策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由日本公司Hit-Point開發的新模擬遊戲《旅行青蛙》(旅かえる)於中國大為流行,風靡兩岸玩家。有人憂心,隨着遊戲大行其道,官媒又會撰文批評,令遊戲被禁。近日,《新華社》、《環球時報》和《人民日報》以《旅行青蛙》為題撰文,談及孤獨和「佛系」等議題,行文間縱然未見昔日的劍拔弩張,惟對遊戲仍有一定批評。事實上,《旅行青蛙》不過是一區區手機遊戲,官方應該採取兼容並包的態度,促進文化交流。

蛙蛙除了可愛,還有甚麼吸引人的地方?(「旅行青蛙」截圖)

《旅行青蛙》玩家 一度擊敗《王者》

《旅行青蛙》與Hit-Point早前發行的另一款熱門遊戲《貓咪收集》類型相似,屬放置類遊戲,即遊戲中沒有任何「養成」元素,也沒有明確的遊戲目標,僅有少量的收集要素(就是在遊戲中當作貨幣的三葉草、動物朋友送的遊戲劵、明信片等等)。對於青蛙什麼時候去旅行、去多久、帶什麼伴手禮和明信片回來,玩家都不能直接控制。簡單而言,玩家在遊戲中只能為青蛙準備出遊用品。很多中國玩家形容此遊戲為「佛系」,認為符合佛教所主張的隨緣觀。

《旅行青蛙》在只有日語版本的情況下,上月20日登上了中國區App Store免費遊戲排行榜榜首,目前在App Store的下載量已經超過1,000萬,內地用戶佔高達95%,而日本用戶只佔2%,遊戲營收超過20萬美元。《旅行青蛙》在中國區App Store的總下載量更一度超越微訊、QQ、支付寶,甚至在Google Play的下載量擊敗了《王者榮耀》。

《旅行青蛙》的下載量擊敗《王者榮耀》。(App Annie截圖)

《王者榮耀》被批 《青蛙》殊途同歸?

隨着《旅行青蛙》廣受歡迎,不少公眾都憂心其將受打壓。這種恐懼源於早前官媒大力批判《王者榮耀》,去年 7 月《人民網》微博發文,指摘《王者榮耀》的內容違反史實,甚至扭曲玩家的價值觀,令玩家沉迷其中。誠然,電子遊戲成癮近年已備受國際關注,官方加以注視也屬常事。問題在於玩家就成癮也要負上一定責任,官方將全部責任放在生產商、設計者身上並不公允。經此一役,公眾都憂心官方會嚴打電子遊戲,既妨礙了玩家的自由,也令生產、設計者誠惶誠恐。

《王者榮耀》去年起席捲內地手機遊戲界,但也有上癮玩家因過度遊戲而失明,甚至猝死 (宣傳圖片)

《人民日報》上月兩次發表有關《旅行青蛙》的評論,提到遊戲「簡單到沒有互動」,又大談現代社會的孤獨病。誠然,孤獨問題早為國際關注,英國更設立了孤獨大臣應對社會孤獨問題,但是《旅行青蛙》不過是一個簡單小遊戲,或許沒有必要上升到意識形態層次作出批評。

也許有人仍然認為,電子遊戲對社會有利無弊。但是電子遊戲在文化、商業的價值已為各界肯定。須知,電子競技將於 2022 年成為杭州亞運競技項目,也就是無異於足球、體操等正式體育項目,不能以舊一套看法待之。

電子競技獲宣布成為2022年杭州亞運正式比賽項目。(資料圖片)

官方不應動輒以政治意識形態看待文化產品。以影視業為例,2015年廣電總局發布《電視劇內容製作通則》,要求指電視劇製作機構要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價值導向和審美導向,大大扼殺了文化人創作的空間。

習近平上台以來,在中國主導推動了幾乎覆蓋所有領域的「全面深化改革」。(資料圖片/美聯社)

平情而論,中國向來有成為世界大國的目標,更應塑造開放積極的社會氛圍,建構公開公平的社會討論機制,在2013年11月,共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揚言要進行「全面深化改革」;在剛過去的十九大,報告中也有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明確的宣示,旨在解決社會主要矛盾。而社會改革包括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方面,文化作為其中的一大要素,解除舊有的想文化,讓民間自行發展文化價值,有助消除不同階層的矛盾。

相關部門應剔除「寧左勿右」的心態,以兼容並包的態度看待外來文化,同時保障國人的創作自由,壯大本國的文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