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心遊樂場 港府應還給香港兒童「玩樂」的權利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兒童缺乏遊樂場地是香港、台灣、新加坡共同面臨的問題,不過台灣及新加坡近年都有持續改善。台北繼去年增加了8個共融遊樂場之後,今年預計再增加11個,前日(4月22日)台北市長柯文哲更在Facebook上專門發帖,解釋政府為何要推動「共融式遊具」。反觀香港,兒童及家長關注團體多年來都有指出,香港兒童遊樂設施數量不足、分布不均,又「太過安全」而反失遊戲性、挑戰性,要求改善。惟政府管理式思維未見太大突破,香港好玩的遊樂場仍然少之又少,兒童玩樂空間捉襟見肘。

坪石遊樂場,資料圖片。

香港兒童游樂場好安全 又好無聊

近年香港刮起一股「荔園」熱,結業於九七的、香港曾經最大規模的遊樂園「荔園」,先後於中環海濱及亞洲國際博覽館重開,引來不少大小朋友。這間舊時的「平民遊樂場」牽動港人「集體回憶」,又限定時間「快閃」式經營,雖票價不菲,就仍能在這座只有迪士尼、海洋公園、而缺乏日常兒童玩樂設施的城中引起熱議。

香港兒童遊樂場數量不足、分布不均,全港兒童人均遊樂面積最大不超過「一格」。康文署現時管理超過600個設有戶外兒童遊樂場的康樂場地,但大部分都是「蚊型」遊樂場。立法會文件指,全港18區內遊樂場的分布存在很大差異,其中葵青區兒童的人均遊樂場面積最少,只有0.16平方米;中西區的人均遊樂面積最大,但也只有0.55平方米。

同時,遊樂場設施千篇一律,欠缺趣味性和挑戰性,例如大部分遊樂場都採用塑膠「組合式遊樂設施」,獨立滑梯僅佔9%,獨立攀爬架也只佔11%,而99.2%的滑梯高度都在2米以下。在遊樂環境顧問眼中很有價值的「沙池」,全港也只有香港公園中的1座。反映到遊樂場「用家」兒童身上,是小朋友覺得這些設施不好玩。例如滑梯「1秒就瀡完」,「5歲已經覺得唔好玩」,「為何去任何一個遊樂場,都是玩同樣的東西?」,原本可自由撿拾的石頭池石頭以「安全」理由被黏在地上,令小朋友「很失望」。

也有團體在九龍區做研究,訪問1,259名育有12歲以下子女的家長,得到的反應是家長普遍認為遊樂場設施安全,但數量及趣味性不足,約5成半家長希望能加入具感官刺激的遊樂設施,而非主要使用安全但乏味的膠製作遊樂設施。

近年,鞦韆款式由最初的木板、膠板、車胎變成「安全座椅」。(吳鍾坤攝)

港府不重視遊樂場政策 也欠缺完善法例

固然,考慮玩樂設施的「安全」因素是為必須,但政府在討論遊樂項目建設時若只考慮「安全」因素,而懶理遊樂設施的「遊樂」因素,則是一種偷懶式的方便管理的思維。遊樂環境顧問袁漢昌曾向傳媒表示,他參與過政府工程項目會議,發覺與會者(包括康文署、房屋署、設計師等)會討論設施的用色、結構和安全,但較少從兒童角度出發考慮娛樂性。

觀乎遊樂設施的提供者、建築署的網站,上面提及兒童遊樂場設計應做到融合、互動、想象、共融,但內容簡略;遊樂場設計的三個基本原則(安全、通達及多樣性),在網站上也以前二者見多,而「多樣性」明顯不足。署方建築師也曾向傳媒承認,署方確實受限於供應商的提供,但不會主動開發新設施,也不是遊樂場項目的倡議者。

法例方面,事實上,香港沒有在遊樂場設計方面的法例及建設標準,只是自1982年開始建造公屋時會奉行《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其中略略提到兒童遊樂場被列為公屋16項主要活動之一,供應遊樂場比例為每人 0.08 平方米。文化研究學者指,香港的公共兒童遊樂場一直隱沒於「鄰舍休憩用地」、「都會計劃」、「主題式公園」等等宏大的城市規劃之中,缺乏歷史記載,如同香港缺乏對「兒童歷史」的記錄,形容香港相對於世界主流遊樂場發展,是「另類得很」。

50年前位於石籬的前衛遊樂場 (來源:Playgroundolgy)
+9

e世代沉迷電子產品 童年應該是這個樣子嗎?

遊樂設施不足,香港兒童又玩什麼?衞生署去年的調查指,13%的小學生每日上網超過3小時,較3年前升4倍,學前兒童1歲已接觸智能電話,其中陪伴使用電腦的家長只有6%。這一數據令人擔憂。兒童需要發展健全的身體能力、認識水平以及社交技巧,這些非電子產品可以提供。歸根究柢,「遊戲」才是兒童發展的重要載體,缺乏遊樂場,則直接減少了他們與大自然、與人接觸的機會與空間,而缺乏從兒童角度出發的遊樂場,則很快會被兒童放棄。

當然,香港也不是沒有趣味性與安全性兼顧的兒童遊樂場,如屯門的海盜主題老鼠洲遊樂場、油麻地的月球主題京士柏遊樂場等,但和國外遊樂場一比就發現仍然有提升空間,而幾個分散的遊樂場也不可能滿足全港兒童的需要。

括然之,港府從管理者至設計者都需改變思維,重視兒童及家長呼聲,兼顧遊樂設施的安全性及玩樂性,並需建立推行兒童遊樂場政策。觀乎各地政府,英國從1970年代已發展「探索遊樂場」(Adventure Playground),鼓勵兒童就地取材製作玩具;台北增加遊樂設施預算至8,000多萬新台幣(折合港幣2,100萬元),把共融式(Play for All)公園當成政策推動;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曾在Facebook上檢討新加坡的遊樂園政策,並提出要學習德國……相比之下,香港已經落後得太多。香港需要追上世界腳步,因為重視兒童的需要,就是重視香港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