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宿者升五成 揭另類在職貧窮 無家者政策須因時制宜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社署統計顯示,現時香港有過千名露宿者,較四年前增加50%,女性露宿者的升幅更接近兩倍。社區組織表示,有市民因負擔不起劏房租金而成為露宿者。現時「在職貧窮」的問題日見嚴重,政府須正視露宿者問題,制定完善政策,除了提供綜援外,亦應從增加資助宿位等方面着手。再者,女性露宿者日漸增加,但現時只得少量女性收容中心宿位,政府須正視女性露宿者的需求,增加女性宿位。

露宿者「在職貧窮」 須調整政策方向

根據立法會文件,2017-18年登記露宿者共1,127人,比2013-14年的746人上升了超過50%。當中男性有1,020人,佔90.5%;值得留意的是,女性露宿者有104人,較四年前的35人,上升逾兩倍。大部分人(佔394人)是因失業,無力支付租金而露宿,比四年前增10%。

香港不少行人隧道,成為露宿者短暫容身之所。(資料圖片)

雖然政府有提供臨時收容中心予露宿者入住,共有640個宿位,社署又指入住率僅80%,故沒有計劃增加宿位數目。不過,這並不足夠應付露宿者的需要,因為住宿期通常只有六個月,露宿者難以在短時間內找到住宿,就算要輪候公屋也十分困難。根據房署資料,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7年,入住臨時收容中心半年,實難讓其安身。

事實上,現時有過半數的露宿者是在職人士,他們不需要機構幫助自力更新。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外展社工表示,近五至六成露宿者都有工作,但薪金不足以應付最少4,000元租金的劏房單位。設立臨時收容中心,其中一個服務目標為鼓勵入住者自力更生,觀乎現時「在職貧窮」的露宿者,他們並非因為慵懶,而不去工作;更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工作能力。

歸根究柢,露宿者因生活費高昂、薪金不足以支付租金,只好露宿街頭。無家者政策須因應情況,調整目標和方向,切合現時的需求,延長收容中心的住宿期限。

女露宿者漸增 須正視其需要

另一方面,政府亦需正視女性露宿者有上升趨勢。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早前所進行的「廿四小時快餐店無家者研究2018」,發現有384名無定者棲身於24小時營業快餐店,女性佔11%。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衛東指出,大部分女露宿者都是在24小時營業快餐店過夜,因受騷擾風險較低,相對露宿街頭更安全。

麥難民(McRefugees)一詞源於日本。在2007年日本開始出現於24小時營業麥當勞留宿的無家者,他們一般購買一杯咖啡之後,就以顧客身份在餐廳過夜。

入夜後,不少「麥難民」在麥當勞快餐店休息。(吳煒豪攝/資料圖片)

日本麥難民的情況與香港相若,起初麥難民多為男性,但後來女性麥難民亦漸漸增多。日本京都大學有研究指出,女性露宿者多為隱性露宿者(hidden homeless),因為她們露宿街頭的原因往往較男性複雜,不只經濟因素,還可能因為家庭關係和暴力問題令她們離開家庭。研究建議,日本政府制定無家者福利政策的時候,應參照其他社會政策,以性別為主導(因早年日本社會的性別不平等情況嚴重)制定福利政策。

儘管香港女性面對的不公平對待沒有日本嚴峻,但其分別以男性、女性為主導的政策值得參考。現時的無家者政策是以男性為主導,單計臨時收容中心的宿位,多為男性宿位,只有不足5%的女性宿位,難以應付女性露宿者增加的需求。有女性露宿者曾入住臨時收容中心,但遭男性入住者性騷擾,最後遷出成為麥難民。政府應針對這類個案,要增加女性宿位之餘,更可將男女宿位分隔,保障女性入住者的安全。

由現時政府針對女性露宿者所提供的支援可見,多以就業援助為主,而忽略女性露宿的原因,但女性露宿者或需要更多元的援助,例如情緒支援、更安全的留宿環境等等。鑑於男、女露宿者露宿的原因不同,甚或大相逕庭,不能一概而論,要制定適切、有效的政策幫助他們,就不能以單一導向的措施向他們提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