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再成「神科」 反映政策積弊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大學聯招辦法」(JUPAS)近日公布數據,幼兒教育是最受歡迎的科目,約2,000人爭18個學位,平均約113人爭一個位。觀乎2015年的《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報告》(下稱《報告》),委員會提出幼師學位化的長遠目標,只是學生資助處資助的聯招幼師學士學位數量卻一直沒有提升,近三年仍維持18個,與政策目標背道而馳。為提升幼兒教育質素,政府應增加幼教資助學位,同時落實幼師薪級表,改善幼師待遇。

相對於其他先進國家,香港幼兒教育規範化較遲起步,教育署於1984年才編製首份《幼稚園課程指引》,其後署方不斷提升幼師的資歷要求。2000年,政府在《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中提出入職幼稚園教師須具備合格幼稚園教師專業資格;及至2007年學券計劃推行時,教育局進一步規定入職教師必須考取「幼兒教育」證書。2015年,政府推出《報告》,當時委員會的確提出了幼師學位化的方向。
 
委員會的建議有其理據,幼師學位化實為大勢所趨。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於2015年提交立法會的報告指出,2013年世界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國家中,總共有25個國家要求幼師至少具有學士學歷,佔OECD國家逾半。固然,相對於小學教師、中學教師,幼稚園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顯淺,但是與傳授什麼知識同樣重要的是傳授知識的技巧。學生的年齡愈小,幼稚園教師就愈要理解兒童心理學、充分掌握教學法,才能助學生學有所成。

有志幼兒教育者眾 應增資助學位

可惜的是,政府對幼師學位化卻少有跟進,觀乎聯招的學位配額,更加與《報告》的目標背道而馳。2015年《報告》推出後,聯招的資助幼兒教育學士學額仍維持在18個,若以實際收生來計算,更一度由2015年的21人,跌至2016年的13人,2017年才回升至17人,難言合理。

也許有人認為,幼兒教育報讀者眾,原因是其收生門檻較低,學生為了確保能夠入讀資助學位,才將其填在聯招的首三位。然而,觀乎收生數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士學位的五科平均成績為22分,與心理學並列眾系之首,可見學系吸引不少優秀、有志於幼兒教育者報讀,已非昔日的「水泡科」。

固然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公開大學也設有幼稚園教師學位課程,但屬非聯招自資課程,由於資助院校的師資、資源比自資院校為多,成績較佳的學生一般以資助學位為首選。至於中文大學幼兒教師學位,則要求學生完成高級文憑後才可報讀,在制度上同樣難以吸納成績最佳的學生。故此,合理的做法是增加聯招資助幼兒教育學位,吸納人才。

落實幼師薪級表 改善師資待遇

歸根究柢,政府未有落實幼師學位化,原因之一是隨着幼師資歷提升,幼師加薪的訴求也會增加。教育界一直期望局方會同時落實幼師學位化與幼師薪級表,只是幼師學位化不見時間表,政府也未有承諾落實幼師薪級表。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曾於立法會表示,用三年時間檢討,才考慮薪級表是否可行。當日政府推出《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報告》的目的之一,是提升幼兒教育質素;但是,提升質素應與資源的投放成正比,如果政府繼續錙銖必較,改善幼兒教育就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