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辯論】連登絲打埋怨男友住劏房 突顯房屋問題嚴重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愛情還是磚頭?這是個問題。網民在連登、香港討論區熱烈討論一個題為「如果 BF 窮到要住劏房......你會點?」帖子。女子稱很尊敬男友貧窮但自食其力,惟懊惱為何拒絕透露住處。她終於知道男友住在深水埗的劏房,連梳化也沒有,她稱「真係無諗過佢真係會窮成咁......好似無咩將來可言」,並考慮應否繼續相愛。

該網民在討論區以「如果BF窮到要住劏房...你會點?」為題發文。(《一念無明》劇照)

網民意見兩極。有人批評女子不懂欣賞男友勤力,輕視男友,寄語「莫欺少年窮」。有人理解女友擔憂,認同為自己打算,找個條件更好的人照顧自己,沒有問題。

這並非小撮港人面對的兩難。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在 2015 年發表一個與置業相關的電話調查。在約 700 個受訪者當中,有近六成同意「有樓的人比較容易找到結婚對象」,不同意的比例只有約 17%。另外,有近四成半受訪者認同「要安居樂業,就要住自置物業」,比不同意者多近倍。

與其斟酌女子是否「拜樓」主義者,不如理解背後的思想掙扎。她可能感受到香港再難有上流的機會。父母一代總算能胼手胝足賺錢、儲錢。假以時日,二人租屋置業,總能改善住屋環境。到了女方這一代,工作收入遠遠追不上樓價和租金的升幅,結果只能長住相比私樓便宜的劏房。當起步點較其他人輸蝕,任憑男方再努力,二人也難以有安樂日子。

而且,社會普遍有一個信念,女性需要找經濟條件更高的男性拍拖、結婚。即使對方條件不那麼好,也不應較自己差。從僅有的表述,女方的居住環境應該較男方好,至少不是住在劏房。她擔心將來二人長相廝守,也只能住在劏房,生活條件變差,有負親友期望。

此種對未來的失望,其實有客觀因素。要尋覓改善居住環境的機會,愈見困難。期望居住居屋、綠置居?一手居屋數目少,而且樓價跟私人樓宇掛鈎,早已脫離可以負擔的水平。即將揀樓的房委會的長沙灣凱樂苑,平均呎價為 9,234 元。400 呎的單位,計及裝修及交易費,隨時盛惠約 400 萬元。二手居屋樓價和呎價也節節上升,就在男友居住的深水埗,房協居屋樂年花園一個 624 呎的單位,連補地價的售價達 980 萬元,創全港居屋樓價新高。綠置居也是跟隨市價定價,樓價同樣水漲船高,並非安居選擇。

假設情侶二人不介意住公屋,但申請和輪候公屋關卡重重,青年人難以入住。 首先,申請公屋的入息限額過低,單身人士每月收入多於 11,540 元,二人家庭每月收入多於 17,600 元,就不符資格。可想而知,在現今社會,除非夫婦其中一方不工作,或者轉做兼職,才有機會申請和獲編配單位,但要強迫人「減人工」遷就申請公屋資格,簡直是本末倒置,扭曲生活。

當年長遠房屋策略訂下十年興建28萬個公營房屋的建屋目標,如今看來遠遠未能追上,至今仍然有4.3萬個單位未有地可建。(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第二,現時輪候公屋宗數超過 30 萬,一般家庭住戶要等超過五年才可有編配的機會。政府過去幾年公屋供應落後目標,而且不願撥更多土地興建公屋,是關鍵原因。第三,青年人輪候公屋資格遠比夫婦和長者嚴苛,他們只能撥入「登記配額及計分制」,等二三十年也不能上樓

找個私人住宅單位租住,動輒要萬多元,要找便宜一點的,就可能遠離市區,遠離工作地點。由此可見,對尚在職場的人來說,假若沒有與父母或親友同住,住劏房是合理選擇。

現實是,居所環境上流,代表社會地位上流。別忘記,政府親手建造了置業階梯,帶頭塑造了不切實際的盼望。在這個令人窒息的香港,試問如何令人安心結婚,生兒育女?

我們不應過份苛責網民介意另一半居住劏房。但同時要改變這種風氣,政府必須給予市民安居樂業的願景。「01觀點」提倡大量增建公營房屋,增設租住權管制,抹走房屋階梯,還原房屋的居住功能。唯有如此,情侶才有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