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明日大嶼願景揭盅 單核心發展套路未見突破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發表第二份施政報告,宣布推行「明日大嶼」願景計劃,於大嶼山一帶填海近1,700公頃,以發展「機場城市」及第三個商業核心區(下簡稱CBD),為未來二、三十年城市發展「一錘定音」。計劃巨大而宣導失宜,引來公眾嘩然,質疑必要性及財政負擔。其中最大問題,莫過於方案仍然囿於單一核心的發展套路,未能平衡全港未來的整體發展格局。事實上,目前本港需要的,不是將CBD東延西拓,而是將發展核心分散至一直在規劃上被遺忘、但極具潛質的地點:新界西、北等地。

遲來的東大嶼發展 視野仍舊保守

政府今日提出明日大嶼其實未算是正式規劃,相關詳情估計將於《2030+》正式版本有更詳細交待。即使我們當計劃(或特首強調的「願景」)到今日已經正式「上馬」,也着實浪費了港人不少時光。其實,就大嶼山東北部發展,政府早於1990年代已草擬了以港口發展為主題的《東北大嶼山分區計劃大綱草圖》,並在及後構思多個概念發展計劃,惟均無以為繼,直至早年於《香港2030+》公眾參與書冊中提出,才重新啟動有關的討論,而政府仍須就規劃及工程可行性作進一步研究。歷時二十多年的前世今生,反映港府在城規上猶豫不決,不但消磨港人意志心力,使社會失去對政府執政能力的信任,更遲遲未能在建立具遠矚的規劃願景。

東大嶼山填海發展_明日大嶼

若只為延續目前的城市布局,「明日大嶼」的策略定位的確頗為理想。為應對港島CBD用地不足,以人工島方式於東大嶼以外的中部水域填海造地,伸延原CBD,可直接滿足商業土地需要,保持港島主要核心商業中心地位。再者,新計劃令港島更緊密連接機場所在的大嶼山,理論上亦能增加傳統CBD的通達度與競爭力。若果僅站在商業發展的舊套路,東大嶼發展的選址尚算合理。

再者,港島、九龍舊區老化嚴峻,重建需要廣闊的「遷置區域」,發展東大嶼有利安置受影響市民。雖然《施政報告》未有交待未來市區重建方向,但已確認東大嶼具備「將現時市區的稠密人口分散,有利落實舊區重建,改善居住環境,達致更均衡的全港空間發展布局」的功能。諸如油旺重建般的大規模重建項目,將陸續在未來二、三十年推進,配合於相同時間軸上演的「明日大嶼」發展,能顯著減低安置重建戶的壓力。尤其,重建戶較易接受搬至鄰近市區的中部水域人工島,也不會加重市區通勤系統負擔。

市建局於2017年展開為期兩年的油旺地區規劃研究。(資料圖片)

明日大嶼以外 不妨也有「明日屯門」、「明日北區」

不過,考慮到目前香港的整體發展困局,延伸式擴展CBD難言理想。始終,「明日大嶼」以中部水域人工島為計劃核心,脫離不了單一核心發展套路,非但不能如政府期望般「達致更均衡的全港空間發展布局」,反而惡化目前地區發展不均的困局。《香港01》已經多次指出,東大嶼都會的選址只會招致「中心極化」,過度膨脹固有發展中心,不但加重發展密度,更可能加劇新界居民「居職分離」的尷尬處境。簡言之,比起一個更為擁擠的核心都會區,香港更須及時將核心功能分散至獅子山以北,才能扭轉這盤發展極度不均的「壞棋局」。

「多中心發展」或是解決香港核心地區交通擠塞的良方。(資料圖片)

要達致均衡發展,最務實的方法還是在遠離已發展中心的地區建立全新商業核心,帶動城市不同區域的發展。首先,在「明日大嶼」計劃內,屯門比中部水域更適宜建立CBD、促進香港內、外經濟發展。相對中部水域面向中環,屯門坐控珠江出海位置的優勢,更能加強香港在大灣區內的重要性:北面深圳,借深圳灣大橋,連接深圳前海商業區,加上未來深中通道建成,進一步促成香港與大灣區城市的合作;西向珠江、澳門,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未來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開通後、將連繫屯門與珠、澳、粵西;南迎大嶼,直接駁通國際機場,接洽全世界,同時經人工島駁通中環,接連傳統商業核心。因此,若能有效利用以上地理格局,屯門絕對有潛力在長遠發展成具區域優勢的商業核心區,成為未來就業機會集聚的所在地。

其實,在《施政報告》的建議中,「明日大嶼」亦有建議在屯門沿海地帶填海,只是發展的重點仍然放在大嶼山,希望透過基建發展,提升屯門人口通勤至市區工作的效率,紓緩現時新界西北來往市區的交通系統壓力,惟完全沒有解決新界與市區之間發展不均的困局。特首既已強調要借「明日大嶼」釋放「龍鼓灘近岸填海土地、內河碼頭區、屯門東和屯門西沿線等沿線地區的發展潛力」,何不考慮就以屯門這些區域為新中心,為香港尋找新經濟增長點?

在屯門以外,北區亦具有相似的長遠發展潛力。北區廣闊地域接壤寸土尺金的深圳羅湖、福田CBD,商業發展可能之大,當然不止於用作水貨城之流。政府若能與鄉事力量協力,充分利用深圳的資金、人才和北區(甚至是禁區)的土地,在政策上盡力靈活配合,反過來複製深圳崛起的故事,要在深圳河以南發展一個全新的商業中心,照顧北區居民就業需要,不會完全是空中樓閣的構想。

現時群情洶湧,公眾輿論全都圍繞明日大嶼的財政安排,相對忽略計劃的長遠作用,更沒有討論計劃在規劃高度有何不足,這難言是香港之福。若然社會仍未察覺「明日大嶼」的真正問題所在,反倒糾纏計劃的枝節上,只會繼續虛耗時光。此刻所需的,就是從速展開具建設性的討論,突破港府在規劃上的思考盲點,重新構想出具前膽性、且真正符合社會需要的發展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