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保守的球場收回方案 林鄭魄力尚待煉成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一葉可知秋,政府局部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的保守方案,再次反映出特首林鄭月娥欠缺魄力——即便是房屋此等重大民生議題,她仍然不敢觸碰既得利益。
任期將近三份一,林鄭能否做到「與民同行」,社會的信心只怕愈來愈小。

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交報告七個星期後,發展局周三(2月20日)公布,將局部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不叫人意外,社會上有人形容決定「民粹」,亦有意見批評「與民為敵」。眾聲喧嘩,要如何評價這個收回方案,更須以事論事。

首先,正如「01觀點」曾經指出,土供組的報告書原本已屬保守。貴租蝸居、惡劣劏房,香港的房屋問題以「水深火熱」來形容,絕不為過。而高爾夫球場的地理位置配合新界東北發展,政府理應順應民意,整個收回發展住宅,另撥土地建球場。土供組只建議收回32公頃土地,餘下140公頃從長計議,無疑保守。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於2018年12月31日向政府提交報告,建議先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32公頃作發展用。(資料圖片)

小拖延 大放生

諷刺的是,面對土供組的保守建議,特首林鄭月娥仍然舉棋不定。在去年的土地大辯論中,林鄭多次避談粉嶺高爾夫球場的命運,卻主動提出明日大嶼方案,可見林鄭只是託辭要等待土供組報告,實際上是猶豫不決,未敢挑戰高球場的既得利益者。

更甚者,上個月一次行政會議前,林鄭明言不宜對土供組的建議「照單全收」,既令外界擔心黃遠輝會成為「周永新2.0」,亦令社會相信林鄭有意放生高爾夫球場,逆民意而行。不但黃遠輝指出,政府除非有強烈理由,否則應該接納意見、收回球場;小組成員王坤甚至表明,特首若然不收回球場32公頃土地,他會辭職明志。

加上政府在長者綜援、公營醫療等連番碰釘拖累民望,林鄭月娥若然完全不收回球場,不只會令土供組的諮詢工作淪為笑話,她個人更要付上沉重的政治代價。由此可見,嚴格來說,收回部分球場,根本是林鄭月娥不能避免的決定。

實際上,林鄭月娥可以在明年八月球場契約期滿後,即時收回球場作發展;就算140公頃要從長計議,她都可以批出短期契約,同時間展開規劃工作。但是,林鄭沒有這樣做,反而選擇了最保守的方案:拖至2023年才收回32公頃球場,並放生餘下140公頃土地,續約至2027年。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預計粉嶺高球場32公頃土地到2024年才可建屋。(李澤彤攝)

親商界 勢力大

為甚麼林鄭會如此決定?嘗試站在她的角度看,立法會的親商界政黨,包括經民聯、自由黨和新民黨,均反對收回球場;民建聯怯於民意而不敢反對,亦從來沒有表態支持。再看行政會議,向來是重要智囊的陳智思、湯家驊等要求保留球場,怎也不願改建公營房屋。環繞林鄭的商界聲音、中產勢力,相信在這段日子中,給予了她相當大的壓力。

然而,正如林鄭月娥去年五月在立法會言之鑿鑿表示,她的施政沒有「既得利益」四字,而只有「公共利益」。作為香港特區之首,林鄭必須以社會整體利益為重,以改善民生為念。即使商界的壓力再大,她都有責任要抵住,作出應該做的決定。過程中,她縱或會被抹黑為「民粹」,包括自由黨已經率先如此批評;但林鄭亦應明白,政策若能以民生為重,贏得社會廣泛的掌聲,實在不必懼怕既得利益。

特首林鄭月娥2月20日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被自由黨議員邵家輝問及是否施政民粹。(張浩維攝)

事例眾 性質同

若說林鄭怯懦,絕非以高爾夫球場單一事例而論。舉例說,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是一眾打工仔多年來的心願,林鄭原本亦聲言會企硬推行,後來竟然一再加碼補貼至多達300億,並延長過渡期至25年。名副其實,是以公帑為商家付帳,而且不少中年打工仔在退休之前,亦未必能夠受惠。

再舉一例,產假和侍產假可謂基本人權,讓父母稍事休息,並與新生孩子享天倫之樂。社會多年來爭取最少七天侍產假,羅致光出任勞福局局長之前,更曾提議兩星期。但在去年,面對「一日都不應該有」的張宇人、「新手爸爸去吃喝玩樂」的黃定光等,林鄭政府最終決定侍產假五天。至於產假由十星期再加四星期,額外薪金亦由公帑補貼,以免開罪商界。

取消對沖機制及延長產假,只是兩個例子。礙於資方等既得利益者,政府甚至沒有推動標準工時、增加勞工假期、全民退保等重要的民生政策。凡此種種,反映出的是特首林鄭月娥欠缺魄力,坐看社會深層次矛盾,而不敢捲起衣袖根治。

《香港01》及不少市民主張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廣建公營房屋、實施租金管制等,絕非因為「民粹」。不相信民主制度、自視人民唯一真正代表的,才是民粹;認知不同階級利益,不惜開罪部分既得利益者,以尋求社會最大福祉的,是為政、為民應做之事。就此,林鄭月娥必須藉收回球場一事自我詰問,在餘下三年半任期,她是否拿得出決心與民同行,追求成為一名真正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