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戰升溫阿里巴巴傳在港第二上市 香港或成最大贏家?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遙想兩年之前,特朗普剛當選美國總統,第一位與其公開亮相會見媒體的中國企業家,就是時任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的馬雲。當時馬雲與特朗普並肩而行,攜手共謀大事,聲稱5年內要支持100萬個美國小商家透過阿里巴巴平台,將農產品及美式服務銷往中國及亞洲,創造100萬個美國就業,一時意氣風發。
此後,阿里巴巴股價即由100美元,在2018年初翻倍突破200美元。但隨着中美貿易戰在3月爆發,馬雲9月取消了上述承諾。最近據彭博通訊社報道,傳阿里巴巴考慮最快下半年申請來港作第二上市,融資額將達200億美元,令外界猜測是否與貿易戰再度升溫有關。特別是隨着華為被美國制裁圍堵,內地最大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已於5月24日正式宣布將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換言之,日後將只會在港交所掛牌交易。阿里巴巴這時傳出部署赴港作第二上市,令人懷疑是否已在為中美關係將來或進一步轉差,作長遠打算。

馬雲獲評《外交政策》全球十大思想者,是唯一的中國入選者。(《外交政策》網站截圖)

阿里巴巴回來上市大勢所趨 港交所或成最大贏家

這情況不難理解。舉例來說,如果阿里巴巴只在美國掛牌交易,便無可避免地完全受到美國方面的監管,即使不一定明刀明槍,但畢竟暗箭難防,包括可能令審查更為嚴格,增加其融資成本等。事實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就曾在2016年調查阿里巴巴的會計手法,要求其提交「雙十一」光棍節前後的交易數據。
 
中芯國際作為內地半導體產業的代表公司,而半導體產業又是中美兩國爭端的主要戰場之一,它這時宣布從美國退市完全屬意料之內。阿里巴巴雖然過去主要從事電子商貿業務,但其實早在2017年下半年成立的「達摩院」,便肩負將阿里巴巴從一間商業公司轉型成為投資技術研發的高端科技公司的責任。馬雲曾經不諱言地說,「我們也必須思考達摩院未來必須要超越英特爾Intel,必須超越微軟Microsoft,必須超越IBM這樣的研究院」,而隨着貿易戰在2018年初爆發,馬雲9月取消對美國的承諾之後,隨即宣布成立一間獨立芯片公司——「平頭哥半導體有限公司」(整合自阿里巴巴早前收購的「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和「達摩院」的自研芯片業務),以推動國產自主芯片產業化。據稱該公司網羅了大批來自AMD、ARM、NVIDIA和Intel等歐美芯片大廠的人才,預計今年下半年將推出首款人工智能芯片,可應用在資料中心、城市大腦和自動駕駛等雲端場景,同時也在研發量子芯片,「備戰」意味甚濃。

馬雲稱,有日即使阿里巴巴不在,也希望「達摩院」還能繼續存在。﹙路透社﹚

同年12月,在當時一片議和聲中,馬雲出席「一帶一路」論壇時表示「中美之間複雜關係未來20年都不會改變」,呼籲各界做好「思想準備」。今年5月初特朗普果然宣布將關稅從10%提升至25%,重燃戰火,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訪問江西省——中共1934至1936年長征的起點——坦言中國正展開「新長征」,須克服國內外的重大挑戰和困難。據《日經》報道,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解讀中國將堅持15年「談談打打」的策略,直至2035年——該年正是中共曾在全國代表大會設定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年,並在經濟和技術上全面超越美國。
 
在此格局下,難怪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在今年4月接受內地傳媒《財經》專訪時指,阿里巴巴百分之百會回來,只是時間長短問題,而究竟上海或香港上市,則是它自己的選擇。當然,香港對阿里巴巴是望眼欲穿的,去年港交所不惜修訂主板《上市規則》,容許「同股不同權」公司在港上市,是「香港市場近25年來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機制改革」,就被視為是為迎接阿里巴巴所作的準備。
 
以5月31日的數據來說,阿里巴巴的平均成交量是17,190,341股,換算151美元的股價,即涉資26億美元,換算港幣大約204億元,光一間公司就佔同日港股所有股票成交額(842億港元)的接近四分之一。若阿里巴巴在港上市,對港交所來說,自然是一筆非常可觀的利潤。

小米集團成為首隻以同股不同權形式掛牌的新股。(路透)

市民要成最大贏家 香港須做好金融監管和培養本地的阿里巴巴
 
因此,在中美貿易戰的大環境下,香港經濟固然難免或受到衝擊,但只要善加利用自身作為國家唯一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堅守金融與專業服務、法治法規與監管等傳統優勢,爭取國際投資者的支持和信心,則未嘗不是機遇。不過,我們也必須強調,香港政府當局有必要做好規管工作,不能光顧着上市公司和港交所的利益,忽略了對投資者的保障。尤其為了助阿里巴巴開路,港交所已開放「同股不同權」架構,雖某程度上是大趨所趨,但香港股民既無「集體談判權」,香港市場也沒有像美國一樣嚴謹的資訊公開要求,公司治理水平亦頗參差,甚至港交所自身也「球員兼裁判」,有利益衝突之嫌。為根治問題,香港政府必須考慮為證監會充權,逐漸將「監管」和「交易」兩種角色判然二分,由官方單位全權負責關乎小股民權益的監管職責,才有利香港市場的長遠發展。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有意回港作第二上市一事,也值得特首林鄭月娥等本港當政者反思。即阿里巴巴作為當代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科網巨企之一,過去多年來為內地打工仔提供多不勝數的高增值和優質的工作機會。它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大企業特色,就是勇於提拔年輕一輩作為核心管理層,例如作為阿里巴巴集團決策核心的十八名「合夥人」,早在2017就已經提拔了多名80後加入,參與帶領這間現時市值約4,000億美元、員工人數超過10萬的跨國巨企;此外,仍是阿里巴巴核心業務的淘寶和天貓,現任總裁蔣凡也是一名80後。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或者不難吸引阿里巴巴來港上市集資。但為甚麼香港無法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阿里巴巴,從而為香港的年輕人提供更多高增值和優質的工作機會呢?放眼望去,現時恆生指數成份股當中,港資企業大多不是與地產相關就是銀行金融股,管理層鮮見年輕面孔。最近擬上市的太興集團,若我們稍為瀏覽其招股書,竟發現這家本地知名的飲食連鎖集團,其大部分利潤居然都來自買賣物業的盈利,比全線191間餐廳、6,900位員工辛苦經營賺到的錢還多!香港要吸引的,絕對不止是在本地交易所買賣阿里巴巴股票的機會,更應該學習它如何真正為社會、為年輕人創造財富的能力。如是,香港市民才是真正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