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遊行人數各說各話 無助社會認清實況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數十萬計港人反對《逃犯條例》修訂遊行,是民怨的總爆發,政府必須正視。
警方只公布最高峰期間的參與人數為 24 萬,顯然未能反映全貌,且給人粉飾太平之感。另一方面,民間人權陣線估算 103 萬人參與遊行,也有粗疏之嫌。
計算實際參與人數是重要的,這不在於判斷比拼陣營實力,而是忠實記錄社會政治發展。政府若要挽回一絲民望,那政府應當公開研究方法。民間亦應不斷探索更準確的研究方法,方能減少疑竇。

民陣9日發起反對修訂《逃犯條例》遊行,宣布有103萬人響應。(資料圖片)

必須明白,參與群眾活動的人群經常流動,外界難以評估人數,肉眼估算必有誤差。調查人數也受資源限制,未能派充足人手在場密集數算。當中,遊行比集會更難估算,因為大批人會離隊插隊。隨着圖像和影片解像度愈來愈高,加上運算速度提升,科技專家積極研發精準的人流計算的技術,但技術仍需要一段時間才會成熟。

缺乏精準而一致的估算方法,官方、親政府和反對政府群體各自工作,如何匯報也眾說紛紜。也因為如此,各方也會批評對方陣營的統計誇大,只憑印象和服務政治目的,欠缺科學研究方法。立場明顯的媒體,往往引用相同意識型態的數字並刊登頭版,有時則為表公允,同時匯報多個數字。市民亦各取所需,傾向接收己方陣營公布的數字,結果社會莫衷一是,無助後人認清史實。

【69遊行】6月9日,民陣發起第三次反修例遊行,民怨沸騰下,是次遊行人數和2003年七一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多個港鐵站迫爆,龍尾遲遲未能離開銅鑼灣。民陣表示有103萬人參與,但警方指最高峰有24萬。香港眾志等團體宣布繼續留守。(洪嘉徽攝)
+3

這種情況無助社會討論,尋找真相。很大程度上,政府有份推波助瀾。警方近年發布遊行集會數字,不時有違常識。剛過去的悼念六四三十周年集會,警方沒有公布總體參加總數,只公布最高峰時期集會人數。

令人大惑不解的是,參與者站滿維園六個球場,警方估算最高峰期有 3.7 萬人集會,明顯低估實況。周日遊行,警方亦指最高峰期有 24 萬人集會。部門只傳遞一個訊息,予人輕蔑參加者之感。事實上,警方過往回應傳媒,指警方估算遊行集會人數只供內部參考及未來部署之用,沒有公開估算方法。試問連警方和政府最簡單的數字也左支右拙,何以在大事取信於民?

那邊廂,民間人權陣線歷年公布的遊行人數,不無爭議。2003 年和 2004 年的七一遊行,前者參與人數較後者多,但兩年也公布五十萬人,後來評論者多自我修正,指 2003 年有「超過」五十萬人遊行,實際數目已難考究。而 2004 年的估算方法被批有誤,重覆計算頭尾人數,但數字已深入民心。

2003至2018年七一遊行人數點算結果比較。(圖表來源:港大民意研究計劃)

說近一點,民陣在 2011 至 2014 年及 2016 年公布七一遊行人數,跟港大民意研究計劃估算的差別甚大,達三至五倍。港大民研的研究方法較為嚴謹,例如包括在場估算及電話調查,用作調整未被點算遊行者的倍大參數也有解釋。基於往績,加上今次參與人數超出預期,民陣未必及時點算人數,日後需要詳述 103 萬這個數字的估算方法,好讓學者和民眾判斷。

此刻,通勤數據或有助估計周日遊行人數。6 月 9 日前往港島北的港鐵、小輪、過海巴士的乘客量,理應較一周前同期異常增長。簡單來說,只要比較兩星期的八達通/單程票乘客用量,就可以估算相當部分的遊行人數。當然,大前提是運輸機構願意公開數據,而且估算依舊有缺陷,例如沒有計入使用其他交通工具,或者徒步參與者,不過這是較客觀的數據,有助比較警方、民陣以至一般市民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