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圍警總過火 責成獨立委員會刻不容緩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一星期內,示威者第二次包圍警察總部,可謂對香港社會響起警號——市民對警方的不滿非常大。這種情況若然持續下去,只會加劇警民衝突,隨時引爆。
林鄭政府唯有責成獨立調查委員會,方能為當前僵局開出路。

民陣周三(6月26日)晚上於中環愛丁堡廣場舉行集會後,部分人改往灣仔包圍警察總部,參加者最少數千人。這是上星期五(6月21日)後,示威者第二次包圍警總。

周三晚,多名示威者在警總外牆大肆塗鴉、破壞警總標誌等。此等行為除了發洩不滿外,可謂沒有實際作用,但就涉嫌刑事毀壞。更重要的是,連續兩次包圍警總都能夠和平落幕,並非必然,因為每一場街頭聚集都有走樣、出事的風險。若然示威者再發起類似包圍行動,而當中只要有小部分人不再克制,集會隨時「過火」。

就此,示威者須堅持和平、理性,或如他們近日常說的一句「be water」,要知所進退。

示威者利用雨傘,組成牆壁,封鎖警察總部出入口。(李澤彤攝)

李家超:市民對修例不滿

另一方面,包圍警總,象徵示威者的矛頭和訴求出現轉變,冀追究警方在612清場行動中的責任。然而,當局似乎未明所以。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周四(6月27日)表示,明白市民對政府修例的不滿,但請他們不要將怨氣發洩在警員身上。然而,社會大多數人均知道,包圍警總的示威者不滿警方執法過分暴力,包括在6月12日涉嫌毆打示威者、在中信大廈外以催淚彈夾擊群眾等;而警察投訴課和監警會欠缺制衡能力,已為很多人所不信賴。

李家超和警務處處長盧偉聰一再呼籲市民不要針對警方,要麼是耍官腔、試圖撇清責任,要麼是誤判示威者的動機和心態。

要真正平息民怨,不了了之並非上策。就此,局長李家超應該正視警隊可能出現的問題,由特首林鄭月娥責成獨立調查委員會,徹查6月12日金鐘衝突中示威者和警方的責任。若然有示威者涉嫌襲警、非法集結等,警方故然可以提出檢控;但如果有警方濫用武力、部署失當,甚至故意不展示警員編號以逃避責任,這些都必須追究。正如「01觀點」曾舉出五大原因,指出委員會既能問責,亦能助警隊重拾公信力,有利社會各界。

隨社會要求成立委員會的呼聲日高,監警會副主席謝偉銓周四透露,相信監警會主席正研究成立特別委員會,主動介入調查。向來被視為「無牙老虎」、被動的監警會若然肯積極介入,固然值得歡迎,但是特首林鄭月娥亦應該明白,監警會有兩個根本性缺憾,未必能夠妥善解決當前問題。

消息指,監警會料短期內會公布組成特別委員會調查反修例引發的警民衝突。(資料圖片)

監警會不及獨立委員會

第一,監警會成員由特首委任,以前尚且有會計界議員梁繼昌及民主黨議員黃碧雲,但近年林鄭月娥委任的均傾向建制派或中間路線,組織人權監察亦曾表示不滿。其次,監警會的性質是處理投訴,一般而言沒有調查權力,前委員鄭承隆亦相信監警委不能夠調查事件。

相反,若然特首林鄭月娥責成法定獨立調查委員會,一方面可委任具公信力人士主持,例如退休法官,另一方面委員會可舉行公聽會和傳召各方證人,正如法律學者、監警會前委員張達明所形容,能「更廣泛及全面客觀地調查」612衝突。從哪個角度看,獨立調查委員會都比監警會更適合。

半讓步,可謂林鄭月娥處理今次危機的慣常做法,例如在修例一事上,決定暫緩而不撤回。但她必須明白,由監警會調查而非責成法定委員會,對政府疑慮甚深的示威者未必「收貨」,亦不一定能夠重建警隊公信力,反而會為社會埋下另一次大規模衝突的危機。要徹底改善警民關係,特首必須拿出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