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揚言吞併約旦河谷 再證無恥的叢林法則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繼吞併原屬敘利亞的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後,以色列再有新動作!周二(9月10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承諾,如果他贏得本月17日的大選,未來將會正式吞併約旦河谷(Jordan Valley)。雖然此舉隨即換來阿拉伯諸國口誅筆伐,但在盟友美國默許和護短下,國際社會的反對聲音亦僅有表態作用。內塔尼亞胡為了在選舉前鞏固支持度,不惜主動挑起中東火藥庫的事端,踐踏國際法。國際關係除了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還剩下什麼公義可言?

內塔尼亞胡9月10日表示,勝出大選會兼併部分西岸地區。(Reuters)

「今日我在此宣布,新政府成立後,以色列的主權將伸延至約旦河谷和死海北部」,內塔尼亞胡如是說。然而,主權「應用」至原本不屬於以色列的領土,說穿了就是霸王硬上弓,恃着軍事力量佔盡優勢,強行將上世紀中東戰爭的殘局作結,做法跟早前美國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以及吞併戈蘭高地一樣無恥。

一直以來,以色列雖然口頭上有意與巴勒斯坦達成和平協議,惟此僅是用來換取更多時間和空間,以開墾殖民地的方式,製造更多「在地證據」(facts on the ground),確保在「最終協議」中能獲得最多土地。1967年6月,埃及、敘利亞及約旦向以色列發動「先發制人」的戰爭,僅在六天後卻被以色列徹底打敗,讓外界始料不及。戰爭除了迫使數十萬阿拉伯平民淪為難民,更使以色列成功佔領加沙地帶、西奈半島、約旦河谷、耶路撒冷舊城,以及戈蘭高地。

特朗普高地揭幕: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6月16日為戈蘭高地一個取名為「特朗普高地」的殖民區舉行牌匾揭幕儀式。圖為特朗普高地牌匾前的布幕正被拉下。(法新社)

「六日戰爭」作為1948年以色列獨立戰爭的續集,箇中的恩怨情仇難以用一場戰爭作結,若國際社會任由各方以拳頭解決問題,最終和平亦難以降臨。儘管聯合國在1967年11月通過第242號決議,要求以色列軍撤出在戰爭中佔領的土地,但歷年以色列領袖在美國支持下,對聯合國無強制力的決議陽奉陰違,情況就像1974年以色列與敘利亞簽署停戰協議後,卻在1981年出爾反爾,單方面吞併了戈蘭高地。

內塔尼亞胡在此時打出「約旦河谷牌」,背後除了國家安全考量,更有選舉的因素。戰略上,歷屆以色列政府都視約旦河谷為戰略要塞,允許軍隊佔領該處不僅可以圍堵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同時亦與東面的阿拉伯國家(約旦、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保持一個緩衝帶。箇中盤算,有如前總理拉賓(Yitzhak Rabin)於1995年所言,「為了保衛以色列,安全邊界將須廣泛地設定在約旦河谷」。內政上,內塔尼亞胡不單正面對三宗貪腐案件的指控,而最近民調亦顯示,他所領導的右翼利庫德集團(Likud)與中間派「藍與白」(Blue and White)的支持度不遑多讓。因此,自製一個外交危機不但可鞏固國內鷹派支持者,同時也可把焦點轉移至阿拉伯世界反撲帶來的「安全挑戰」。

以色列大選:內塔尼亞胡被指涉貪,有當地民眾多番示威抗議。(Getty Images)

面對內塔尼亞胡的挑釁,首當其衝的並非是阿拉伯世界中口惠而實不至的政治領袖,而是一眾早已活在人間地獄的巴勒斯坦人。須知,約旦河谷和死海北部幾乎已佔西岸土地三成,為約65,000名巴勒斯坦人和11,000名以色列非法定居者的容身之所。若然內塔尼亞胡狂妄的計劃得以現實,這也等同於以色列能繼續收窄西岸250多萬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空間,相信屆時就連「地獄」也不足以形容巴勒斯坦人的窘困。

以色列的罪行可謂罄竹難書,內塔尼亞胡欲意吞併約旦河谷,只是眾多國家罪行的冰山一角。例如,去年「回歸大遊行」(Great March of Return),聯合國的調查委員會已表示以色列軍隊有干犯戰爭罪之嫌;而國際法院(ICJ)也早已裁定「六日戰爭」所奪取的定居點是非法擴張等,惟通通都被以色列無視。可是,國際法本應是寸步不讓的國家行為準則,如今美國在特朗普主政兩年多以來,已前後無視耶路撒冷、戈蘭高地和約旦河谷的屬性,承認以色列的公然霸凌行徑,難道這是人權自居的國家應有之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