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連採購口罩也失敗的政府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政府要以價低者得方式招標採購口罩,不但未能止息批評,亦遭建制派炮轟。在穩定口罩供應上,政府一直怠慢,為社會近日搶購潮推波助瀾。近日有商人前往東南亞洽談購貨,亦有商人有意投資本地生產,眼看商人在東奔西撲,一眾問責官員還有何面目面對港人?

不能盲從價低者得

新型肺炎在農曆年前後急速擴散,香港鬧口罩荒。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在1月30日表示,政府「近日接觸」了不同國家的供應商爭取訂購口罩,又稱已有約3,700萬個口罩分別在安排、購買和應市,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又向藥房商會及口罩供應商開會了解行情。

正當市民抱有一絲希望,特首林鄭月娥在本周二(4日)卻稱採購口罩「唔係好成功」,暗示官員早前提及的採購批次,或許已是尾班車,而非穩定供應的開端。

建制派在周四(6日)炮轟政府物流署在1月31日發布的口罩標書,首要條件是價低者得,而且條件多多,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葉劉淑儀直斥政府「非常愚蠢」,難怪無人問津。政府同日發新聞稿,指有些地區已實施出口管制,阻礙採購工作,而物流署「已循多個渠道以直接採購的靈活方法向供應商取貨,以求早日鎖定貨源」,亦已經透過經濟貿易辦事處等部門及個別人士轉介,全球搜購口罩及防疫物品。

即使標書對口罩質量及付貨承諾的要求合理,單就價低者得條款一項足以致命。如今口罩有價有市,難怪沒有公司投標。若然物流署顧及現況,不以「平靚正」原則,而以「快靚正」的原則招標,只要中標公司不是開天價,相信署方不會招人話柄。

政府採購「唔係好成功」

政府透過新聞稿反駁批評,卻沒有仔細交代政府如何「接觸」,如何「靈活」,例如有否派員直接與生產商洽談,去了哪些城市。香港人對口罩需求迫切,政府會否在合理情況下,願意支付廠商額外的人手和材料成本?我們最擔心的是,政府人員只是出個電郵,打個電話,就等同辦完事。

政客以至民間認定政府的採購口罩工作庸碌無能,相比之下不少商人出力為市民搜羅口罩,社會難免質疑為何政府沒有決心和魄力,要市民坐待市場增貨。近日有網購平台在社交專頁貼文,分享近日派員直接飛往工廠視察,了解口罩用料,口罩規格和廠房衞生狀況。平台坦言現在未成事,亦有最終被取消訂單的風險,但網民至少得知平台已經盡力。政府官員在記者會和網誌只交代盡力,偏偏就看不見,更顯得言辭蒼白無力。

商界生產 還須政府調配統籌

有本地商人願意在港設口罩生產線,並正物色地方,冀於數個月內投產。目前疫情未見明朗,在商言商,生產口罩也是一門商機。然而,「香港製造」出名成本高,廠商只製作高質口罩,難符合大眾市場和需求。要廠商「計掂條數」,政府要主動配合,例如在合理質量及價錢的前提下,保證採購一定數量,同時向市民保證,在社會需要時分配儲備口罩給市民。若然成功,政府亦可向外展示致力推動工業,並彰顯政府在調配必需物資的主導角色。

保障公共衞生,政府責無旁貸。萬一口罩生產地供不應求,甚至禁止出口,香港便要依靠本地生產,應付醫療系統需要。既然有商界主動獻計,政府還在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