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防疫須「由身邊做起」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蔓延,香港人心惶惶。部份企業實行在家工作,不少市民早起撲口罩,排隊數小時購買消毒用品,甚至掃空連鎖超市的紙巾、米糧等必需品。這些不同的行為背後,反映我們對疫情的防備。然而,在恐慌情緒之中,我們又有沒有忽略了防範疫情的一個重點?

武漢肺炎在港肆虐,不少市民連日到連鎖日用品店排隊買口罩。(梁鵬威攝)

截至2月13日,香港至少53宗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個案。當中輸入或相關案例為15宗,主要集中在疫情的爆發的前期,即一月下旬至二月初。此後,個案的增長趨勢轉移到了本地社區感染。因此,我們更不可忽視如何防範本地傳播。

在防範本地傳播上,市民的公共衛生意識並不弱,公眾場所中市民佩戴口罩的意識也很高。酒精搓手液、消毒液等清潔用品也很多人爭購,讓人排隊。然而我們若只認為「外面的世界」充滿危險,對外出有強烈的警惕,而忽略了在家中的防疫和親友間的防範,這便是防疫的盲點。

打邊爐家族與長康邨家族

目前,根據衛生署的通報,本地感染個案中至少涉及8個家庭組,關係到夫妻、母子、姊妹之間的相互傳染。除了同住者之間,近親好友之間也同樣高危。比如這幾日城中高度關注的「打邊爐家族」19人聚餐11位染病,而染病的家人又會傳給同事,加大傳播範圍。另外,青衣長康邨患者的家庭群組共有6人確診,除其之外,5人都是在北角一間酒樓食晚飯後確診,可見親友聚集絕不可掉以輕心。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林緯遜指出,研究顯示家庭傳染風險極高,病毒入侵率(attack rate)逾80%,與目前確診個案中親友聚集和家庭傳播為主的趨勢相符。因此,在高度警惕防疫於外時,公眾也必須加強在家中和與親友接觸時的防範意識。

衞生署早在2月6日就指出,確診個案反映家庭傳播率高,呼籲市民食飯時應用公筷,減少傳染機會。當然,病例確案有延時性,近日確診的多在較早時候——尤其是農曆新年期間——傳染。然而,我們不能否認人總是容易忽視身邊的危險,對於熟悉的環境會掉以輕心。內地很早就開始呼籲過年不走親訪友,減少聚餐。在內地不少城市和鄉鎮的街頭皆能看到這樣的標語:「不聚餐是為了以後還能吃飯,不串門是為了是為了以後還有親人」、「今年過年不拜年,宅在家裡最安全」、「串門就是互相殘殺、聚會就是自尋短見」等。這些標語或有人認為詼諧有趣,或有人認為稍顯恐嚇低俗,但這些標語也起到了一定的宣傳力度,有利於減少聚集行傳染的風險。反觀香港,隨「打邊爐家族」、長康邨家族等案例出現,我們更要留意親友家庭聚會期間的個人衛生,以免成了防疫盲點。

再者,我們亦應提高特殊時期同住家人間的衛生防疫意識。除了在家使用公筷,更要勤洗手,因為間接接觸的感染率比起飛沫傳播的風險更大。而如若家中有人出現相關徵狀,又或是由外地回來,便需要將家中視為社區,加強防疫,包括在家戴上口罩等。同時在此特殊時期,宜加用漂白水清洗衣物以及對家中廁所多加消毒。

此次疫情來勢洶洶,市民對此的重視值得讚賞,但政府對親友聚集風險的宣傳亦或不足,讓公眾防疫出現漏洞,容易釀成社區爆發,必須及早予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