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全球爆發是世衛問題還是國際意識問題?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隨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全球爆發,很多人指責中國隱瞞疫情或世衛反應太遲,引致疫情未能及時控制,以及令各國輕視了疫情。不過,新病毒出現需要時間評估應對,這難免會影響到早期決策。就算中國及世衛真的反應緩慢,但從中國1月確認疫情嚴重,或世衛於1月31日將肺炎提升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後,至今已一個多月,世衛將新冠病毒的全球威脅提升至最高級別亦近一星期。在這段寶貴的時間中,似乎除了台、港、澳、新加坡等經歷過沙士(SARS)的地方外,很多國家都未有嚴陣以待。歐美很多專家都指出病毒潛在威脅很大,但觀乎各國的反應都是「施施然」,如果放在香港,很可能早已被批評得體無完膚。

對非藥物手段的否定

對於沒有痛苦經歷的地方,疫情如非「殺到埋身」往往覺得事不關己。沒有經驗的地區往往依賴世衛的建議,而世衛的建議其實亦有值得檢討的地方。世衛對疫情一般只集中對爆發疫情的地區有具體建議,對國際社會的建議往往比較空泛。這也是引致這次疫情很多人將矛頭指向世衛,例如日本的輿論就指他們只是按世衛的建議去做,但卻令疫情不受控制。

世衛的建議空泛,某程度上也與其相信的理念有關。一直以來,世衛以至大部分傳染病學界都認為傳染病只能通過藥物控制,非藥物的方法不受重視。所以當有新疫情出現,而又未發現有效藥物控制時,往往就是「反正也沒有辦法控制傳播」的想法。這在2009年H1N1流感在美國爆發時表現尤為深刻。從2009年3月底第一宗確診後,當時美國當局幾乎不打算做什麼控制疫情傳播,引致全球大爆發,其背後的邏輯亦是因為「反正做什麼都太晚了」。

很多人以為2009年的H1N1不能與新冠病毒相比,但這只是「事後孔明」。H1N1流感不能對比是因為其死亡率低,但死亡率在疫情初發時事實難以清楚掌握。H1N1類病毒在1918年曾引起過「西班牙大流感」,死亡率估計可達2至3%(由於各國隱瞞疫情,只能以數據推論)。所以,2009年的應對並非只是因為其不重要,而是因為很多人相信除了研發藥物外沒有更有效的方法。

全球公共衛生的反思

世衛對新冠肺炎初期的建議很大程度反映了這種想法。不過,世衛的專家組在對中國進行考察後,卻反省了一直以來的想法。2月24日,世衛考察組組長、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艾爾沃德(Bruce Aylward)在完成考察後舉行發表。很多人的着眼點只放到他對中國的讚賞,卻忽略了更值得留意的重點。艾爾沃德指出中國的做法展示出很大成效,當中所展示的行政能力、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及5G等新科技的應用,都令他不得不反思自己過去輕視非藥物控制疫病傳播的想法。

世衛考察組組長艾爾沃德(Bruce Aylward)指出中國的做法展示出很大成效令他不得不反思自己過去輕視非藥物控制疫病傳播的想法。(Reuters)

其實,非藥物控制手段並非只見於中國,在香港同樣有之。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者梁桌偉上月初在《英國醫學期刊》發表評論指出世衛有不少改進空間,包括要充權實行全球化防疫的指揮,建立更有系統對應疫情的機制,這些建議值得世衛和國際社會反思。世衛並非完美,新冠肺炎的疫情無疑引起了全球公共衛生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