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政府資助生產 口罩仍貼炒價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本港1月下旬已現口罩不足,近日市面供貨情況終有回穩趨勢,不過部份口罩定價仍然昂貴。早前政府推出「本地口罩生產資助計劃」,資助7間公司共8條生產線製作口罩,計劃理應「為民服務」可以壓抑市價,但受政府資助的口罩定價,反而比起其他本地生產商更加昂貴。而部份受資助廠商亦比原訂時間遲向政府供貨,政府資助是否用得其所,引來社會疑慮。

4月12日,有藥房促銷口罩,香港品牌一盒230元,但標明買五盒只需1000元,即便宜150元。(歐陽德浩攝)

獲資助卻仍貴價?

根據生產力局的資料所示,生產商如欲加入政府的「本地口罩生產資助計劃」,須符合多項條件,例如已在香港具備生產線所須設備、原材料、廠房、設立無塵車間設施,以及每條生產線每月須生產至少50萬個口罩。而申請人亦須提交資料證明口罩質素達標、可行生產量、生產時間表等。惟根據生產力局指引,在生產商完成政府供貨要求後,對於廠商在市面上以何等價格出售口罩,指引並無限制。

雖然詳細的售賣細節,仍視乎商經局與生產商所簽訂的最終合約,商經局周四(16日)表示上月只是原則性批准8條生產線的資助申請,目前仍未就簽訂合約及發放資助,在合約簽訂前,出品售價仍由生產商自行決定。

就市面所見,有傳媒發現將會受政府資助的「V CARE MASK」(奧成生產)在市面藥房每個平均售價5元;「香港造」(步創科技生產)口罩亦須4.4元一個。與其他本地廠商如HKTVmall、國藥科技等大約2.2至2.5元一個的售價比較,受資助者仍高出近倍。有關「本地口罩生產資助計劃」,目前生產力局已停止接受申請,但仍有12條生產線資助名額等待批出,商經局經此教訓,應在簽訂合約時,參考政府每個不多於3元的採購價格,同樣為受資助廠商的外售口罩訂明最高價格,限制受資助廠商的圖利。

4月12日,有藥房將口罩堆成如一座「藍山」,每盒賣190元。(歐陽德浩攝)

口罩不能依賴自由市場

對於受資助廠商的口罩供應現況,商經局有責任要求廠商追回進度,亦應與廠商盡快協商合約詳情。將會接受資助的多條生產線原訂本月中可以向政府供貨,但截至周二(14日)政府仍未收到任何口罩,反而在市面上卻有受資助口罩搶閘出售,政府資助遭議員質疑被利用「搵食」。雖然目前仍未發放撥款,但生產線既將由政府出資,口罩甚至以「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口罩生產線配額的首家公司」作招徠,其出產口罩以貼近市價的價錢圖利,實不為社會樂見。商經局與生產力局應合作研究應對方案,例如在合約條款上,或在撥款發放的過程中,與廠商協調市面售價,讓計劃真正造福市民。

自疫症蔓延之初口罩開始短缺時,政府已盲目相信自由市場的「無形之手」可以協調口罩價格。但口罩關乎個人健康,疫症蔓延之時被市民視作「護身符」,成為當下的生活必需品之一,而政府主動推出「本地口罩生產資助計劃」,證明其亦知道口罩對市民生活重要。在疫症重要關頭,政府不應死守自由市場教條,反而應在確保本地生產同時,以限價形式向市民配額出售口罩。或許自由市場是香港過去賴以成功之道,但口罩問題困擾市民多月,連口罩買賣都談自由市場,結果正是富者囤積居奇,貧者無立錐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