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14天零本地感染 香港須汲取三教訓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周日(5月3日)再度零感染,距離上一次出現本地感染個案(4月19日)已過去14天,這代表香港的疫情取得了一個里程碑。然而社會上下卻不可被這暫時的成功沖昏頭腦,接下來如何守住第二個14天,徹底切斷本地傳播鏈,如何逐步放寬各項防疫措施而不致疫情反覆,如何檢討過去的得失以作日後的參考與改進,都是仍需努力的地方。

第一個14天無本地感染紀錄,證明了香港疫情本地傳播鏈基本受控。然而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許樹昌認為,要28天連續無新增本地個案,即兩個潛伏期過去,才有充分理據顯示本地傳播大致消失。因此香港人在欣喜之餘,亦需保持警惕,繼續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及注意個人衛生,切勿功虧一簣。

(歐嘉樂攝)

短、中、長期的考慮

同時,隨着疫情日趨平穩,各項防疫措施亦將放寬。但如何放寬而又不至疫情反覆,十分考量政府各部門協調和食物及衛生局的統籌安排。比如上周二(28日)政府發布的強制檢疫延長措施中,對跨境學童及相關工作者予以豁免,便引來不少擔憂,認為跨境學童出入境次數相對會高,且如若感染,回到學校的傳播風險亦較大。因此,食衛局局長陳肇始應汲取在1月至3月應變欠佳的經驗,在接下來的長期防疫中收放措施,平衡經濟、公共活動與防疫的需求。

另一方面,不可否認在今次防疫初階段中,政府有所不足,包括前期居家強制檢疫的漏洞、醫護人員物資緊張等。當年沙士後,為了檢討政府在應對突發疫情時的種種不足,為了不讓299條人命白白犧牲,政府迅速成立了專責委員會,並完成《調查政府與醫院管理局對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爆發的處理手法專責委員會報告》,直指沙士期間的不足,為往後的防疫政策打好基礎。今次疫情趨於平穩後,林鄭應考慮適時成立專責委員會,對今次暴露的不足本苜着「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以把考驗化為城市治理的經驗,回應市民的質疑。

羅致光一直迴避全面檢討設立失業保障。(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勞福局難辭其咎

第三個要汲取的教訓,並不在公共衛生範疇。不管是政府代企業支薪等保就業措施的遲緩,還是至今未能好好解決的失業、被迫放無薪假等問題,都讓疫情帶來的民生經濟問題放大,也讓這次疫情並不僅僅是公共衛生範疇的問題。因此,檢討必須囊括民生經濟等多方面,才能周全反思,為下一次突發情況帶來的多方面影響積累經驗。此次疫情下對民生支援的不足,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自然難辭其咎,無論是支援政策偏重企業而忽略基層,還是對民情了解不足,認為綜援已能在此特殊時期發揮社會安全網的作用,都顯示出失敗的經濟民生支援放大了社會悲劇。正如前文所說,疫苗面世之前,防疫將是長期工作,因此經濟恢復亦不是一時半刻之事,民生困難將持續一段時間,羅致光須盡快將功補過,制訂長期周全的勞工保障,讓人拭目以待。

防疫路漫漫,只有認清先前的不足,才能更好地共同為防疫新階段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