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特別的服務市民技巧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周二(5月5日),香港第16天沒有新增本地感染個案,特首林鄭月娥宣布將向市民派發口罩。雖說這場疫症將是長期作戰,未來一段日子仍需要口罩等防疫物資,政府推出措施保障市民需求也是「遲到好過無到」,但社會始終難免質疑政府派發口罩的時機。

林鄭月娥周二率領邱騰華、陳肇始、楊潤雄、薛永恒、徐英偉和許正宇六名局長見記者,宣布兩個全民派發口罩的計劃。一個由創新及科技局牽頭,持有有效身份證的市民只要登記,將獲發可重用口罩;另一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負責,向市民每戶派發一包十個的不可重用口罩,過程不需登記。

一、來得太晚

派發口罩縱為好事,但林鄭以「免費派發」稱呼之,便為人所質疑。口罩以公帑資助,由郵差派發,花費的無疑是納稅人的金錢,是否適合美其名由政府「免費」派發?再者,正如林鄭所言,目前「口罩供應將趨於穩定」,此時向市民派發口罩,作用又有多大?說到底,社會早於1月已出現口罩搶購潮,社會各界希望政府穩定供應,甚至統購統銷,但囿於市場教條,林鄭反對將懲教署口罩推出市場,避免「造成競爭」。無怪乎藝人黃夏蕙也在社交平台嘲諷政府︰「係我最需要您嘅時候,你冇出現過,當我徬徨嘅心情平復咗嗰陣,你又話重投我懷抱,仲要愛我60次?我實在太感動啦!」

二、派錢極慢

此外,派口罩計劃已在公布翌日(即5月6日)接受申請,且一個早上已有100萬人登記,據林鄭所言,並將在兩星期送到市民手上。對比之下,政府發放予僱主的薪金資助至今未見登記資料,不少僱主為求穩陣,繼續安排員工放無薪假;將直接發給每名市民的1萬元津貼也是只聞樓梯,沒有任何登記詳情。疫情打擊經濟,不少市民亟需財政支援,但政府的行政工作慢得不合情理,令廣大市民(尤其基層)深受其害。

三、仍舊推搪

當然,派口罩比起派錢容易得多,例如可由郵政署負責派送,而派錢不可以。但派錢、薪金資助等之所以如此緩慢,既因為政府太遲推出計劃,也因為其只知見步行步,沒有及早建立健全的資助系統。甚至乎到了5月6日,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再次代表市民問及當局,會否重新考慮設立失業援助金,令受疫情影響而失業的人士無需申請綜援,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的答覆仍為「香港目前並沒有相關系統/制度,以便快速發放失業援助金」。有問題而不解決,只如錄音機般重申辦不到,乃不為而非不能也;官員如此處事,更是尸位素餐。

與羅致光一樣如錄音機的,還有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回應立法會議員謝偉俊就「保就業」計劃的查詢時,只重覆說僱主須「承諾在接受補貼期間不會裁員」、「工資補貼計劃的行政安排必須盡量簡單」云云,完全沒有回答關於基金經理受惠的問題,完全不合格。須知政府官員乃人民公僕,為社會服務。如此怠慢、口惠實不至的服務則未免過於特別,叫正常人均不能理解、無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