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紙包飲品盒 生產者責任制不可或缺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本地廢物回收工作一直為人詬病。以紙包飲品盒為例,本港直至去年才有首間紙包飲品盒回收及製紙漿廠房,紙包飲品盒才因而脫去「不可回收」的污名,而政府對回收工作支持有限固然是問題最大的癥結。但儘管如此,不少民間團體仍積極推動廢紙盒回收、相關教育等工作,實為社會樂見。政府亦不能讓環保團體孤軍作戰,應盡快以政策配合促進回收工作,特別要加緊改善生產者責任計劃,讓紙包飲品生產商在減廢回收上負起更多責任。

紙盒能回收 有賴民間努力

本港2018年的紙包飲品盒棄置量達24,500公噸,幾乎可鋪滿近3,700個香港大球場,惟相關回收量卻是寥寥,甚至在紙包飲品盒回收製漿廠「喵坊(MilMill)」去年尾啟業前,本地並無設施回收紙包飲品盒。不過自有關設施啟用後,繼續有環保團體推出回收廢紙包盒計劃。綠色力量獲政府贊助約279萬港元,在去年12月起推動為期18個月的回收廢紙包盒計劃,希望提倡生產者責任制及強化現有回收網絡,並以現金資助形式鼓勵回收廢紙包盒。受疫情影響,原定計劃終於周三(1日)正式開始,團體將以每個五仙($0.05)向前線回收人員(拾荒者、清潔工等)收集廢紙包盒。

誠如團體所言,該計劃可支援本地回收鏈,以現金津貼適度支持回收出口商、回收舖、甚至一般拾荒者及清潔工等進行回收工作,並能幫補這些前線回收人員的生計,肯定其於回收鏈上的角色與貢獻。另外,計劃亦可試驗現金鼓勵對提升回收效率的功效,同時亦可提升市民對回收廢紙盒的意識,特別是教育他們有關回收前應進行的工作(如移除不能回收的部分、適當清洗廢紙盒等)。

除此之外,另一團體綠領行動過去亦與管理公司啟勝合作,自去年10月起於後者旗下部分商場與住宅物業中,舉辦為期半年的「紙包飲品盒乾淨回收先導計劃」,當中市民與商戶可將經清洗、剪開、晾乾與壓平的紙包飲品盒放入特設的回收箱中,舉辦方其後會將回收冰紙盒送至喵坊處理。計劃過去一共收集到341.9公斤的廢紙包盒,反應尚算不錯,目前計劃更進入第二階段,涉及更多機構參與,未來更會擴展至住宅、會所、超級市場等。

環保團體自發推動紙包飲品盒回收,不論是對減輕堆填區壓力、促進循環經濟、提高市民回收意識等,均有不少裨益,其工作絕對值得肯定。但相比起城市每天棄置海量的廢紙包盒,單靠民間努力始終有限,政府絕對不能袖手旁觀。

葉文琪希望新回收廠每日至少回收3、4公噸紙包飲品盒。(勞敏儀攝)

政府不能再袖手旁觀

然而,相較日本、台灣等具顯著回收率的地方,本港就紙包飲品盒的回收工作實在強差人意。本港支持回收業的措施相當被動,鮮有主導、規劃及以政策配合特定回收業的發展,導致回收業的營運只能取決市場力量,這亦正是多年本地遲遲未能發展廢紙包盒回收設施的主因之一。港府亦曾稱會留會根據最新情況評估在本地推行紙包飲品盒回收計劃的可行性,惟多年來只聞樓梯響,最終踏出第一步的還是願意冒險的廠商,從結果論政府始終「缺席」。縱使綠色力量的回收廢紙包盒計劃由政府回收基金資助,惟此基金始終非政府主動就特定回收工作所設,而且更久被批評申請程序繁複、門檻過高等,顯然政府支援並不足夠。

要有效回收廢紙包盒,政府長遠必須就此推行生產者責任制,讓生產商、批發商、以至零售商等銷售鏈持分者承擔處理和回收產品的成本,既能有效提高回收量之外,亦能藉此補貼如紙包飲品盒般缺乏市場價值廢料的回收工作,並實踐污者自付的原則,而長遠上生產者亦會在產品設計中考慮更多(如減少包裝),這正正是上述團體希望推動的政策目標。

目前政府的生產者責任計劃只包括塑膠、廢電器電子產品與玻璃飲料容器,並不包括紙包飲料盒。然而紙包飲料盒棄置量教人憂慮,而飲料生產商出售產品謀利,從中卻產生大量的廢紙盒,故絕對須承擔更多環境及社會責任。舉例說,據綠色力量統計,「維他」為生產及消耗最多的紙包飲品品牌,其產生的廢紙盒量佔總數超過7成,惟在沒有政策規限下,實在難寄望生產商主動承擔回收責任。故在長遠上,政府必須盡早擴大生產者責任計劃的範圍,藉要求生產商污者自付,方能徹底推動廢紙盒回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