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改變旅遊文化 港府要與業界攜手求變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逾2千萬,經濟交流承受沉重打擊,旅遊業因各國出入境限制更備受影響。香港政府8月公布的失業率數字中,與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的失業率在5月至7月升至10.8%,更有旅行社東主代表反映,若無進一步措施,預計保就業計劃完結後,至少三成旅行社要縮小規模甚至結業。

面對旅遊業的寒冬,各地政府都對業界予經濟支援,幫助業界度過難關。比如韓國政府為業界支薪七成,香港政府在「防疫抗疫基金」下推出的「旅行代理商及從業員支援計劃」,為業界工作人員發放為期半年,每月5,000元的津貼及向旅行代理商發放一筆過20,000元至200,000元不等的津貼等。但是資助究竟是派發到僱員戶口還是僱主戶口,仍然需要監察。另一方面,業界和政府也需考慮疫情或將長期存在,旅遊業寒冬並非短期難關,政府提供經濟支援終非長久之計。更何況,疫情後旅遊形態會否出現新變化也是未知數,因此各地旅遊業多在積極求變,此時若落於人後,即便等到疫情過後,新的旅遊市場也容易被他人壟斷。

台日變陣 旅遊轉型

比如台灣主要的策略在於主力推動本土旅遊。台灣龍頭旅行社雄獅集團將出境旅遊部門人員轉入本土旅遊部門,部門人員數從280人一舉擴增至1,500人,全力搶攻內需旅遊的商機。在本土旅遊方面,台灣旅遊業界也致力於開發冷門景點和景點的人文價值。比如讓遊客參與到製茶、喝茶、瞭解茶園背後故事的台灣茶園文化之旅。香港並不是沒有推動本土旅遊的空間,比如位於龍虎山郊野公園的山丘上,可在400米內遊歷百年砲台建築群的松林砲台歷史徑,大澳也集中了自然美景和本地蝦醬製作等。雖然香港人口和空間始終有限,競爭潛力未必比得上其他地區的本土深度遊,但仍然有開發本地旅遊的空間。

參考外地,例如東京淺草地區的人力車車伕,在座位都放置了一部平板電腦,讓各地使用「Dream Rickshaw」網上人力車服務的旅客通過 Zoom 平台享受網上乘車遊覽體驗。項目獲得日本網民大讚,更有呼聲建議該模式迅速擴展至晴空塔內部。香港政府值得思考如何善用科技,助本土旅遊業結合綫上旅遊。

香港有潛質 政府宜支援

而線上旅遊的模式亦多種多樣,香港亦有成功的例子。有主打深度遊的香港旅行社見疫情持久,便在4月下定決心轉型。公司暫停計劃未來兩年的旅行團,並將原預計最快2022年才面世的收費網上旅遊講座提早推出,同時為其他企業或品牌提供網絡宣傳服務,轉型後公司收入回升至疫情前約八成。這例子說明旅遊業大有轉型空間,政府亦應及早作出支援。

「後疫情」時代,旅遊文化也會發生質的變化。對此,政府可以效仿韓國政府推出低息貸款,在經濟上支持旅遊公司投資轉型。另一方面,政府也可提供聯絡統籌的平台,為業界轉型提供咨詢和資源,比如促進科技初創公司、文化公司與旅遊公司合作的利好政策等。面對疫情改變的旅遊生態,各地均已積極求變,因此香港政府除了支援業界渡過寒冬,更應支持業界的各類轉型嘗試,幫助他們尋找新商機,在未來新的旅遊形態中及早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