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學會須兼顧內外 新會長要爭社會信任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香港工程師學會新會長源柏樑接受《香港01》訪問時提出兩個要點,一是鼓勵青年人向外闖建立事業,二是相信技術可以克服工程的結構和功能問題,支持香港推動各類工程。香港面對種種挑戰,社會樂見工程界別代表擔起重任。在帶領業界發展的同時,盼望會長能助業界去蕪存菁,在連串工程醜聞之後,取回港人信任。

源柏樑寄語青年人到國內外工作,吸收經驗之餘也嘗試競爭,從中建立事業。幾十年前的社會經濟環境與現在差別甚大,經濟起伏愈趨波動,新人在入行時遇上經濟衰退,前路比經濟景氣時顛簸。幸而,政府和業界也機動得多,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間,政府持續落實工程項目,又推出計劃,僱主聘用畢業生或助理專業人員可獲政府補貼薪金。另外,他亦牽頭成立創科平台,讓會員透過平台集資和招募團隊,鼓勵會員實踐創新的工程意念,反映業界愈來愈重視創科發展。

但並非每項工程均對香港社會經濟發展有益,就明日大嶼項目而言,即使工程師可以克服自然衝擊,其位置只會加劇市區擠塞,融資模式幾乎必然導致貴價私人住宅主導,無法解決市民居住和通勤問題。香港的整體規劃不能停流於建築工程的角度,還要考慮社會效益。

對於鋼筋扭入螺絲帽的標準,專家證人亦有分歧。(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須帶領業界去蕪存菁

對於工程師學會,更重要的是其肩負了維護香港工程界專業水平的重責。但近年港鐵沙中線建造項目連番爆出醜聞,工程界飽受批評。螺絲帽沒有扭盡,月台層板接駁不妥,鋼筋被剪,檢查表格未填好又沒提交,港鐵和承判商工程管理人員層層瞞報,罪狀罄竹難書。事件亦引起學會內部不和,上任會長在獨立調查委員會聆訊未完結前就代表學會表態認同結構安全,導致另有會員發聲明斥責破壞專業聲譽。市民質疑工程師妄顧專業操守,更翻起了業界多年陋習,例如只求價低者得,地盤承建商私自改圖則,甚至乎因為趕工而放鬆要求。

沙中線風波雖然遠離社會視野,但對社會的衝擊仍然存在,項目大幅延誤超支,耗用公帑,而港鐵及工程界的聲譽也消失淨盡。源氏上任後,強調為業界開拓機會,探求創科發展,但鮮有對外提及如何革新業界。期望新會長為學會帶來新風,掃除行內沉痾,確保沙中線過失不會重演,所有工程師牢記維護公眾安全健康和福祉的使命,並將此美德傳承下去。假以時日,港人對工程業界的信心定當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