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0】香港政府是否無心扶貧?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隨着貴州和甘肅這兩個仍有貧困縣的省份在周一(23日)宣佈脫貧,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已經實現。撇除「自由vs專制」的意識形態偏見,如此成就確實值得肯定。內地會對扶貧那麼執着,因為中國政府明白如果任由貧困者繼續貧困,即使國家經濟總量世界第一,科技超越美國,它也不會有合法性,畢竟人民日子過得好不好,才是長治久安的基礎。而這種覺悟,恰恰是香港政府和一些市民所忽視的。

許多人一聽到「攻堅脫貧」、「全面小康社會」等說法,第一反應就是不屑一顧。到目前為止,內地發展水平確實落後歐美和香港,總理李克強5月底承認「6億人每月收入1,000元」,就充份說明了這個問題。事實上,按照內地2020年的標準,貧困戶要做到人均年收入4,000元才算脫貧,這個收入水平肯定無法在香港維生。但要注意內地貧困戶無須面對香港的樓價、租金或其他生活成本,因此直接比較意義不大,更不能以香港經濟發展水平去否定內地脫貧成就。

2019年底,內地尚有52個貧困縣,分佈在雲南、新疆、寧夏、四川、甘肅、廣西、貴州。這些縣大多位置偏遠,土地貧瘠,致使經濟發展遠遠落後東部省份。它們最終能脫貧,不靠香港人所迷信的「市場調節」,而是依靠積極的政策介入,包括由政府安排易地扶貧搬遷,讓貧困戶住進品質更佳的房屋;調派國企參與扶貧,以配對的方式,動用資金在貧困縣建設基礎配套設施。這些工作能夠落實,全因黨政部門幕後策劃和督促。

+5

施政需要人性關懷

這並不是說內地體制就是完美的,肯定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挑戰。例如剛脫貧的民眾能否拉近與大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以及脫貧的縣會否再次跌入貧困,就值得進一步觀察。但總的而言,內地多年來的扶貧成績非常顯著,就連美國左翼政治家桑德斯、微軟創辦人蓋茨亦讚譽有加。

許多人輕言抹煞內地體制,不願意從中發掘有益的經驗,更不願意借鑑別人的成功經驗,解決自身社會的問題。桑德斯和蓋茨讚賞中國的扶貧成就,無非是要鞭策美國政府在這方面的缺失,但估計美國政客和美國人聽不入耳。香港又何嘗不是這樣?香港社會知道官商勾結和地產霸權的存在,也明白「路有凍死骨」是這個城市的寫照,但社會上下對貧窮問題重視不足,起碼政府沒有魄力去解決,示威者也很少在遊行中提及貧窮問題。

內地貧困縣「清零」發生在林鄭月娥宣讀新一份《施政報告》前夕,是一次偶然的提醒。當香港樓價連續十年被評為世界最難負擔,當「劏房」成為鬧市的風景,當香港人只在生存而不是生活,種種問題都在拷問那位於競選政綱中宣稱「關愛共融,改善民生」的特首。香港貧窮人口(月入低於全港中位數一半)達140萬,但政府慣常以派糖等非恆常措施紓困,而非從制度上改善收入分配及提供充份的社會保障,近日連一手樓空置稅也「走數」。林鄭必須痛改前非,施政要注入人性化的關懷,時刻要以人民的福祉為念,要在住屋、安老、勞工、退休保障等層面讓市民感覺到受重視。若非如此,因反修例示威而不孚民望的港府只會連僅餘的正當性也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