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市場仍是中國長期戰略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美國政府換屆在即,國際間已放下敗選的特朗普,將注意力集中於在一個多月後將掌權的新總統拜登。而國際社會其中一項最關心的事便是拜登新政府會採取怎樣的對華政策,這不單會塑造未來數年的中美關係,更將對國際形勢影響重大。

持續近兩年的貿易戰早已證明,光憑美國一己之力無法在國際貿易與經濟規範單方面強迫中國向美國讓步。外界普遍認為,對比起特朗普政府對華展開「單打獨鬥」的強硬戰術,認為拜登會改為與盟友合作中國展開經濟戰線,尋求重新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TPP原於奧巴馬政府時期提出,原旨於拉攏環太平洋的美國友邦加入一個以跨太平洋為核心的貿易網。但特朗普繼任時,推崇保護主義而退出TPP的協商。後來,在日本的領頭下餘下的幾國還是成立了《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故此,拜登如果選擇重新商討加入CPTPP,亦是合乎情理。不過在RCEP已經簽署後,以及美國本身受制選民保護主義的傾向,美國要重新加入CPTPP其效果已遠遠可及奧巴馬時代。更令外界意想不到的是,中國竟然在拜登政府還在大選問題上與特朗普糾纏之時,便先發制人做好「風險管理」。11月19日,中國商務部在例行記者會半主動地表示對加入CPTPP持開放態度,次日(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更親自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上表示將積極考慮加入CPTPP。另一邊廂,日本首相菅義偉則表示日本的目標是擴大CPTPP的規模,顯然是以善意回應中國的意向。

TPP在美國國內受到不少貿易保護主義者所質疑。(圖源:Getty / VCG)

中國「開放」背後的底力

的確,中國與其思考如何對抗CPTPP的包圍問題,倒不如干脆自己也加入。從特朗普政府過去打壓中國數年的經驗來看,中國之所以能對抗比自己體量還要大的美國,很大程度上是中國的經濟已高度融入世界。特朗普政府的對華鷹派千方百計想做到「中美脫勾」、「新冷戰」,但卻敗於世界高度融合的現實。中國對應CPTPP的戰略意識無疑是以相當的邏輯——「凡是開放的多邊組織就加入」。

這種戰略看似簡單,但實際上並不簡單。換個看法,為何中國能不斷主張加入不同的多邊貿易協議,但美國卻總是受制於保護主義,甚至到了特朗普政府爆發了「退群潮」?歸根結柢,一個國家是走向開放還是保護的貿易政策,並非只是一項外交問題,而是實際的經濟問題。美國的製造業欠缺國際競爭力,輸出又與其他先進國家重疊,只有高科技產品保住了領先地位。但貿易協定不可能只包括高科技產品,故此每每美國要加入貿易協定便會碰到極大的國內反彈力。就連「《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AFTA)這個簽署已久,而且對美國極具地緣紅利的自貿協定,也不斷遭到國內攻擊,這也是為何特朗普在任向擺出姿態重新協定於《美墨加協議》(USMCA)。

反觀之,中國平均發展水平遠比美國低,製造業價格競爭力要比先進國家高出很多;而另一方面,中國花費多年經營的基建則令中國製造業仍能與經濟更不發達的發展中地區競爭。更重要的是,中國對於西方國家產業空洞化的流弊早有戒心,明白企業與經濟必須在國際貿易中競爭中存活下來才是國家經濟長遠發展的方向。縱使加入自貿協定對中國不同產業有利也有弊,但汰弱留本來就是保持企業效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從這點而看,中美角力不論如何發展,中國也會繼續採取以「開放」應對圍堵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