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登月採土 太空競賽再起?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今月初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展開採集月球土壤樣本並帶回地球的任務。周日(6日),嫦娥五號正式與月球軌道返回器結合成功,等待合適機會返航。如無意外,中國將成為繼前蘇聯與美國後,第三個成功提回月面土壤的國家。不過,嫦娥五號除了是中國太空探索的重要里程碑之外,也引起了國際社會關注大國之間的太空競爭問題。適逢中美兩國競爭近年愈發白熱化,此舉自不期然令人想起美蘇冷戰時期的太空競賽。

早在1970年,蘇聯已第一次進行登月採土,美國更於1972年送太空人親自登月,表面看來中國是等到今天才追上美蘇太空探索半世紀前的步伐,還有人揶揄中國的航天發展不過如此。誠然,中國的航天科技有一些方面仍然不及領先良久的美國,甚至與歐洲和日本等次要勢力相比也還有一段距離。

不過,由於歐美等國並沒有對中國輸出航天科技,即使一度友善的蘇聯和日後的俄羅斯也不肯向中國傾囊相授,中國的太空發展幾乎在獨力摸石過河之間進行。近年中國航天發展在其一己國力推動下,卻製造了足以挑戰美國霸主地位的結果。例如中國花了二十多年時期,發射了超過50枚衛星才建造和完成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現階段唯一比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更佳的全球導航系統。而經歷過十多年試驗的天宮太空站計劃也將於明年開始準備投入運作,是國際太空站以外唯一的太空站。

+3

何況近數十年太空探索發展明顯變得緩慢下來,中國正好利用這段時間急起直追。太空競賽是美蘇冷戰時一大主戰場,雙方由發射載人火箭到登月都爭得面紅耳熱,不過隨着蘇聯衰弱而無力再花巨款於太空競賽,美國也就失去了唯一的太空競賽對手,故此自1970年代以後投入太空熱誠不斷減少,連輝煌一時的美國太空總署(NASA)也被大削資金。

反觀中國銳意發展太空科技已經有數十年之久,並非當下中美角力白熱化才突然發生。這次嫦娥五號登月更有人找到國防部工委會於2004年已預測在2020年前會完成登月採土的任務。雖然中國很可能不視太空發展為中美競爭的一環,但中國太空發展的快速也刺激了美國重啟太空探索的熱誠,客觀現實上很可能開啟新一輪的太空競賽。

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年底宣布成立太空軍,絕對不只是賣概念而已。今年NASA宣布開展新一輪的重返月球計劃,初時申請年度撥款為210億美元,結果正式撥款比其申請還多,而且白宮後續預算經費中亦大幅增加了未來對該署的撥款,至2023年達283億,比起2019年共增加36.6%。從此可以看出,新一輪的太空競賽似乎已經開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