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港府可牽頭平息疫苗疑慮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疫苗開發工程踏入尾聲,不少國家正準備為民眾注射首批疫苗,而港府上周五(11日)亦公布採購疫苗的最新進展,並計劃讓易受感染和體弱者優先接種。儘管首批疫苗到港標誌着疫情終見曙光,但也有不少市民因擔憂疫苗副作用而靜觀其變。港府除了要適時公布疫苗的研究數據證明其安全有效外,亦可考慮讓一眾公僕以身作則接種來增加市民對疫苗的信心。

林鄭月娥回應有關疫苗、抗疫工作等問題。(高仲明攝)

據上周公布的最新進展,港府參與了世界衞生組織的疫苗全球獲取機制,又向個別疫苗製造商直接預先採購疫苗,當中包括由科興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和復星與德國藥廠BioNTech合作研發的疫苗,並預期首批疫苗最快可在下月交付。在注射次序方面,由於全球疫苗競爭仍非常激烈,故政府計劃先為有較高風險接觸病毒、死亡率較高、感染後容易將病毒傳染和體弱者等特定組別優先群組注射。

縱然疫苗問世意味着漫長的抗疫踏入尾聲,但群眾是否願意接受注射也是抗疫成敗的因素。由於是次疫情太過突然,不少國家皆以特快程序審批疫苗,惟英美兩國的醫護人員接種輝瑞疫苗後,卻有零星嚴重敏感反應,而牛津大學疫苗亦因發現不良反應而要暫停臨床試驗,可見其副作用未必可在只有數萬人參與的臨床研究中發現,間接削弱民眾接種意願。

據民調機構YouGov調查,受訪的2千多個德國人中,只有一半人願意疫苗問世後主動接種,另有四成受訪者認為並非有必要接種;而美國亦有調查顯示,約四分一受訪者因潛在副作用,「絕對或極有可能」不會注射疫苗,另有近六成人同樣對其副作用表示憂慮。本港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在訪問中坦言,疫苗一定會出現產生罕見嚴重副作用的例子,故市民應平衡疫苗與否的風險。鑑於一地至少要有七成市民接種疫苗才會有群體免疫,若然市民抗拒接種,抗疫之路只怕會更漫長。

雖然疫苗會涉及不可預測的情況,但政府亦可另立對策,提升市民的信心。現時疫苗廠獲免責屬國際做法,但港府仍可仿效英、美、加拿大等地設立疫苗基金,賠償疫苗相關的嚴重事故。此外,政府除了需要設立資料庫,記錄市民接種疫苗的種類和批次,方便日後追蹤,更需要在採購疫苗時向增設相關罰則,以防廠方、物流公司隱瞞或誤導生產和運送過程的人為疏忽。

雖說防疫並非政治工程,但政治人物一言一行亦是社會風向標,故港府一眾公僕宜考慮以身作則優先接種疫苗。自輝瑞與德國BioNTech的疫苗上周在美國緊急獲批後,美國候任總統拜登、現任副總統彭斯及其家眷皆不約而同透露將於近兩周接種疫苗,這除了是因為兩人同屬「高危群組」,同時也要作政治表態,增強國民對疫苗的信心。同樣地,香港過去一年飽受批評的問責高官亦可帶領一眾醫護、警察等抗疫先鋒,優先接種疫苗,以展示其安全性,釋除有關疑慮,相信市民亦會大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