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與拜登終通話 由脫鉤重回分歧管控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上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通話後,雖然聲明內容差異大,但美國總統拜登仍在北京時間農曆除夕(周四)早上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為其上任後的首次。綜觀二人發言,不乏矛盾和分歧之處,但中美兩國都是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國家,雙方透過對話管控分歧,求同存異,總是正確的方向。

拜登1月20日上任以來三周,仍未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較前任的特朗普及奧巴馬稍遲。由於中美關係在去年底已近冰點,外界一直關注二人何時通話。周四既為中國農曆新年時節,拜登藉向中國祝賀新一年,與習近平通電,箇中盤算不難理解:既不會被國內對華鷹派視為過份示好,亦能透過保持溝通與對話管控風險。

須知道中美根本沒可能「脫鉤」,兩國政府高層亦不可能完全斷絕來往。而布林肯及楊潔篪上周通電後的聲明雖然差異巨大,雙方在字裏行間擺出強硬姿態,但拜登與習近平的通話仍然是接着發生了,這本身便說明中美認同有改善關係的空間。

圖為2011年8月19日,中國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和美國時任副總統拜登於北京飯店會見中國商界人士。(Getty Images)

有利美國的合作?

從中美官方公布的內容而言,通話雙方重複了不少既有講法。美國的版本強調拜登提及了經濟、香港、新疆及台灣等問題,但同時也提到在某些領域要與中國合作。這些都是拜登自參選以來就曾公開談及的對華政策。拜登提到在對美國有利的情況下會與中國合作。「合作」是講求互惠互利的,從來沒有國家希望合作是吃虧的,但拜登仍強調「在對美國有利的情況下」,聽眾顯然是國內右翼及對華激進派。

根據特朗普政府的說法,美國在與中國的合作過程中一直在吃虧,例如貿易逆差及技術外流。美國部分民眾在特朗普政府中對華激進人士大力渲染之下,已形成了與中國合作不可能有利的想法。前國務卿蓬佩奧公開指過往與中國的接觸政策失敗,不斷鼓動冷戰思維,正是一例。拜登提到合作要有利美國,而且是「結果導向」,因此是一種對內的講法,某程度上在修正前朝造成的思維。

另外,白宮的聲明亦提及拜登與中國的合作要顧及「美國與盟友的利益」。拜登政府一直強調要重新聯合盟友對抗中國,這個戰略的關鍵問題是,為什麼盟友要這麼做?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和「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國人的現實心態——美國中心。要拉動盟友,只講價值觀、中國威脅論等老調已經不再足夠,尤其是新冠爆發後,國際格局變化快速。美國可以一呼百應的年代已經不再,美國要與盟友圍堵中國,必須以利益說服這些盟友。白宮的用詞反映了拜登重返多邊合作的現實,摒棄特朗普以來的美國利益中心主義,更加強調與盟友有利共享。從這些可以看出,美方的聲音與其說是給中國看的,更大程度是給美國人和盟友這些「自己人」看的。

絆腳石以外的合作空間

相對而言,中國官方對問題的表達是清晰對準美國。中方重申在香港、新疆、台灣三個大問題是「中國內政,不可干涉」的紅線不可退讓,雙方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下應改善關係。也就是除了主權問題外,一切都可以談,但要在平等相向的基準下。中方之前批評美國經常掛於咀邊的「以規則為基礎的秩序」並非真的以「規則」為基礎,而是建立一個「有利於美國的規則為基礎」。習近平的重點是對向美國國內政策者,簡單而扼要地表達了中國對中美關係的基本看法。

當前一些貿易爭議、人權問題誠然是中美關係的絆腳石,但這不代表兩國沒有合作空間。近日有報道指,拜登政府正重新審視特朗普對中國科技公司的規限,原本被針對的字節跳動甚至擱置拆售旗下TikTok美國業務,華為創辦人任正非亦表示歡迎美國拜登與他通電。從這些跡象可見,中美有望在管控分歧下改善關係,甚至在特定範疇上展開合作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