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勢長期角力 稀土與半導體或為戰場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一月有餘,他的對華政策尤其是經濟政策一直備受關注。近日,拜登的候任財政部副部長阿德耶莫(Wally Adeyemo)及候任貿易代表戴琦(Katherine Tai)分別在國會出席聽證會。他們不約而同都花費了大幅篇章於對華政策上。從現有的方向看,拜登政府雖然會較特朗普政府理性,但很大可能仍會繼承不少對華經濟政策,意味中美角力將會成為繼冷戰之後,又一曠日持久的國力鬥爭。

周二(23日)阿德耶莫在國會的提名聽證會上,表示為了保衛美國的國家安全,會使用財政部的各種工具懲罰中國違反國際貿易規則,不排除沿用特朗普時代對華投資禁令。他稱如能找尋到多邊解決方案是最好的,但對單邊行動也持開放態度。次日,戴琦在提名聽證會也表示會積極增加美國的競爭力以對抗中國,同時會確保中國執行特朗普政府先前所簽訂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她未有在聽證會直接回應會如何處理關稅,但《彭博社》早前引述消息人士指上月曾在一個私人會議中曾告訴美國商界高層不會取消關稅。

圖為2021年2月23日,獲提名出任財政部副部長的阿德耶莫出席參議院提名聽證會。(美聯社)

拜登承襲特朗普對華經濟政策

從這些消息看,拜登政府儘管曾對特朗普政府有多種批評,但在對華的經濟戰略方面,不但整體強硬方向,甚至於具體細節都有承襲前者的傾向。在口吻上比較不同的只是,拜登政府不再強調「美國優先」的「MAGA」,而是時常提到要聯合盟友展開行動。不過,至少在2020年初開始,特朗普政府已經改變了先前四處向盟友施壓的方向,改為遊說盟友共同圍堵中國。故此,拜登所說的連絡盟友共同行動,其實與特朗普政府後期的戰略並沒有什麼差別。所不同的是,拜登政府在對華問題上的確傾向務實,並沒有猛烈吹噓美國可以輕易戰勝中國,反而主動承認必要時須與中國合作,反映了美國誤判局勢引起中美更嚴重的後果的可能性相對較低。

從此可見,短期之內美國政府對華政策並不會因為政府換屆而起根本的改變,中美角力將是繼美蘇冷戰後又一場曠日持久的國力對抗大賽。而雙方對這種長期鬥爭也各自有各自的準備。美國為了打壓中國發展,展開了例如封殺晶片技術等科技戰。對於美國在晶片等科技上的封殺,中國近來強調要牢牢掌握住關鍵科技的自主研發能力。最近中國大力投放在晶片研究上,正是準備好與美國展開漫長對抗的準備。

圖為2020年12月11日,戴琦獲拜登提名加入團隊,戴琦在團隊人選公開活動中發言。(Getty)

拜登審查核心供應鏈

另一邊廂,美國雖然掌握科技上的優勢,但在多年製造業空心化的影響下,產業鏈自主性卻非常有限。例如先進科技必須的晶片製造,美國雖然有技術,但晶片製造業卻不得不依賴他人。美國的晶片製造自1990年佔全球供應的37%至現在只剩下12%。又例如,高科技產品及軍工所必須的稀土元素,很非常依賴中國出口。近日《彭博社》引述消息指中國可能在稀土出口和提純技術上加以限制,以反擊美國。拜登政府也意識到問題所在,周三(24日)簽署行政命令,指示審查半導體晶片、電動車電池、稀土和藥物四種產品,以及國防、公共衛生、通信技術,運輸、能源和食品生產等六個領域的供應鏈,確保其多樣化供應。這被廣泛解讀為要掙脫中國對其核心產品供應鏈上的重要性。

從此可見,雖然中美兩國矛盾在口頭上有所緩和,但彼此都正積極為長期對抗作好準備。中美角力在很長的一段日子,很可能看不到隧道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