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這顆「鑽石」還要磨礪
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在北京會見港區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期間,把香港比喻成一顆「鑽石」,又提到要「提升鞏固香港的獨特優勢」。比起以往常聽的「掌上明珠」,「鑽石」多了點貴氣和國際味,感覺香港要在世界丕變之中找到新定位,當個閃亮的「超級聯繫人」。
香港確實有獨特優勢——地理位置優越、中西文化交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這些都是我們的「原石」本錢。但是再好的鑽石,也要經切割打磨。香港要發光,就不能躺在現在甚至過去的成就上自滿。世界變了,我們得問自己這顆「鑽石」準備好應對未來的磨礪了嗎?
先說經濟這一刀。隨着特朗普上任後動作愈來愈大,威脅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徵25%關稅,擺明是看準了這些鄰居離不開美國市場。須知道加拿大七成半的出口、近乎所有石油都賣給美國,墨西哥也不遑多讓。如果還看不明白的話,他對烏克蘭下狠手,歐洲只能像個氣喘吁吁的老將,就說明了現在國際社會上的叢林法則。
外長王毅在周五(3月7日)的記者會說得好:「這個世界上有190多個國家,試想如果每個國家都強調本國優先,都迷信實力地位,那這個世界將倒退回叢林法則,小國、弱國將首當其衝,國際規則秩序將受到嚴重衝擊。」但國家也不是吃素的,美國制裁再狠,照樣可以晶片、電動車突飛猛進,科技、經濟都硬起來了。這說明什麼?打鐵還需自身硬,香港未來還想吃四方飯,在正在變得多極化的世界更須「識變、應變、求變」。
世界丕變,不只是自由貿易、經濟層面。MAGA的聲勢不會騙人,所謂的保守派價值在美國重新佔上風,自由主義正面對根本挑戰。我們過去的身份價值美其名中西交融、多元開放,但更多只是依附在西方、尤其是以英美為首的意識形態。現在不但可以英美的自由主義破滅,就連歐洲社會的意識形態在正在重構當中。對於香港這顆「鑽石」而言,我們得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文化和價值觀,或許也焉知非福。
現在全球南方的經濟佔比超過四成,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達八成。這是為什麼王毅今天還提到,「當今世界風起雲湧,風從南方起,潮自南方來,全球南方卓然壯大是這個時代最鮮明的標誌」。如果說「朋友應當是永遠的,利益應當是共同的」,新加坡就是個好老師。他們不但能夠跟東南亞、歐洲多搭線,在中美博弈中又能夠靈活應變、自我提升,投資教育、科技,擦亮自己的招牌。
天然鑽石開採出來時,通常是粗糙的原石,外觀灰暗,毫不起眼。這是為什麼鑽石的價值主要取決於「4C」標準:卡(Carat,重量)、顏色(Color)、淨度(Clarity)和切工(Cut),而其中切工尤為關鍵,直接影響鑽石的光澤和美感。香港這顆「鑽石」若果經不起磨礪,等着我們的就不是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