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顛覆不是鬧着玩
近日不少人笑說,宮崎駿終於可以退休了——或者應該說,不得不退休了。以人工智能(AI)ChatGPT生成吉卜力風格的圖片一張又一張,很多人樂此不疲。繼Grok 3免費開放使用之後,Google開發的Gemini最新模型也免費向開放,使用者當然是最大得益者。不過那邊廂,微軟創辦人蓋茨預言AI將在未來十年內取代醫療、教育等專業人士,新科技將會帶來機遇抑或挑戰,恐怕一言難盡。
「北創科」雖然有待建成,但「南金融」也可以與科技結合,以AI技術分析數據、評估風險、偵測詐騙以至是全天候提供個人化理財建議等。零售業可以通過AI分析消費者行為,從而精準推送商品,物流公司可以利用AI優化配送路線,甚至連醫管局也於公立醫院試行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協助醫生撰寫醫療報告。如果「無處不AI」,有研究推算,至2030年可為本地經濟帶來約2874億元的增長。
利用ChatGPT生成吉卜力風格圖片,展示AI連在創意領域也充滿潛力。以往要花幾個月時間,現在動漫與設計產業可以借助AI工具快速生成概念圖、動畫草稿甚至劇本初稿,降低創作門檻並加快出產。但當AI如此無遠弗屆,其對就業市場的影響更不容忽視。蓋茨預測AI將取代醫療與教育等領域的人類角色,香港作為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會否面臨就業結構重大調整?
AI聊天機器人相信正在減少對客服人手的需求,金融、法律、會計等傳統優勢行業的初級職位也可能首當其衝,還未計物流與製造業的低技術勞動職位。由於要引入和適應新技術,這種衝擊尤其對中小企業員工及年長打工仔構成挑戰,需要政府及早規劃轉型。私隱專員公署日前發表《僱員使用生成式AI的指引清單》,正是看到機遇伴隨的挑戰,希望能促進AI在香港安全及健康地發展。
不過正當AI連漫畫創作也能參一腳的同時,Chiikawa也在社會上成為一股勢不可擋的潮流現象。動畫自今個月起停播三個月,不少人高呼「世界末日」。香港期間限定店於周三(4月2日)起至開放,直至本月27日,勢必吸引大量市民前往打卡與消費。AI即使能夠模仿漫畫風格,但Chiikawa的吸引力顯示,大眾仍然對原創性、文化特色、情感共鳴以至是實體體驗有莫大需求。如何在技術與人文間尋找平衡,是香港——以至是各地社會——面對的挑戰。
一方面,我們應該加強STEM教育,但另一方面也要創意思維、批判思考以至是情感智能等「人類優勢」;我們既要趕上時代步伐,以AI提高經濟生產效率,又要幫助各年齡層的市民掌握基本數碼技能,確保科技發展成果惠及所有人。AI在醫療、教育等領域或者能取代專業人士的一些功能,但根據「人在環中」(human-in-the-loop)模式,我們對於關鍵決策仍要負責任。與其說是取代人類,不如說是人類要重新定位,認識自己獨特的功能。當我們使用ChatGPT生成圖片,為Chiikawa着迷時,我們也在體驗AI如何悄然融入日常生活。若無法適應這場顛覆全球的科技浪潮,被取代的就不只是個別行業,而是整個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