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國際問題 需要多邊合作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緬甸軍事政變後政局及社會陷入混亂已久,軍方與示威者僵持不下,至今仍未看到解決紛爭之路。問題近日終於見到一絲曙光。上周六(24日)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於印尼雅加達出席東盟峰會,相討如何收拾局勢,雙方達成了停止武力衝突等五點共識。至周二(27日),軍方又發聲明指會如果東盟提出的建議合乎國家利益及有建設性,將會小心考慮。

緬甸政局引起國際社會關注,不同國家拋出了不同的應對辦法。美國、歐盟、英國等西方國家首先作出譴責,並先後經濟制裁了多個緬甸軍警相關的個人和組織,美國更凍結了緬甸在美達十億美元的資產。美國亦公開呼籲其他國家加入其行列一起制裁緬甸軍方。

圖為4月24日,東盟領導人在印尼首都雅加達(Jakarta)舉行峰會。(Reuters)

制裁往往作用有限

制裁可以說是美國與西方國家處理國際問題的常用手法,意圖通過施加經濟壓力去改變他人的行為。不過,西方社會經常使用的經濟制裁手段很多時候都解決不了紛亂的國際問題,尤其是關乎到一些群體的核心利益之時。聯合國緬甸問題特使比爾格納(Christine Schraner Burgener)指在他與軍方的通話中,軍方表明不會向西方制裁屈服。

事實上,除了緬甸的例子外,西方國家的制裁鮮有能令對方屈服的例子。例如伊拉克在1990年入侵科威特後,西方國家就制裁了伊拉克,但一直至1991年美國發動波斯灣戰爭才解放科威特。此後美國制裁依舊仍未改變伊拉克的立場,要到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消滅薩達姆政府才改變了局勢。又例如,美國特朗普政府恢復對伊朗單方制裁,至今也難以解決問題。而對國力大如中國的國家,美國就香港與新疆等問題制裁中方人員更不能改變什麼。

對於緬甸問題,西方社會普遍怪責中國不出手。例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呼籲中國應更積極參與解決問題。輿論亦不滿中國阻止聯合國安理會譴責緬甸軍方。然而,正如中國外交部所指出,譴責與制裁會激化矛盾,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中國呼籲要堅持在東盟的框架之下,通過對話解決緬甸問題。事實上,譴責與制裁也許簡單容易,但西方國家的往績已說明這些手段難以解決問題。

東盟的立場與中國的說法也相似,呼籲克制並試圖通過對話而非譴責和制裁來解決緬甸局勢問題。雖然雙方只是達成了停止暴力等比較原則性的五點共識,緬甸軍方還在考慮東盟的建議,包括如果對待被軍方抓捕人士與如果安排政府計作等具體問題還未完全解決。也許談判未達完美,但至少對話為緬甸解決問題提供了一線曙光,也緩和了緬甸的暴力衝突。緬甸的例子說明,在解決國際糾紛與問題時,真誠而有意義的多邊會談往往比單邊主義的制裁手段來得更具建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