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佛誕也未有的勞工權益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ILO)在周一(17日)發表研究,推算2016年全球死於和工時過長有關的中風和心臟病的人多達74.5萬,數字較2000年分別增加19%和42%。世衛更指出,新冠疫情帶來的遙距工作令更多人長工過時。

1930年經濟學家凱因斯曾斷言,隨科技進步及生產力提升,人類每周工作將會減至15小時。他的豪言顯然錯誤,美夢不但沒有成真,現實更是長工時與失業人數同告上升。世衛報告指出,2016年全球4.88億人每周工作至少55小時,相當於在五天工作周中每日工作11小時或以上。如此長工時導致39.8萬人死於中風,34.7萬人死於心臟病。研究指出男性、中老年、在東亞和東南亞工作者,較多人承受長工時之害。

長工時的調查多不勝數,死因統計也很常見,但研究長工時與死因的關係則未必容易,世衛這份報告是全球首份關於工時與死因的分析研究。過往各地政府或許可以推說因果關係難以斷定,而對工時帶來的問題置之不理,但現在顯然再沒有可推諉的理由。問題是政府會否繼續對勞工權益看理不理,向資方傾斜?社會又會否繼續容讓打工族被工作「慢性謀殺」?

就以周三(19日)佛誕為例,這對於白領而言是公眾假期,但對於放「勞工假」的藍領而言卻是要上班的日子。如此不合理的差別待遇,社會而批評多時,林鄭政府早前提出的方案竟然是由2022年起,在佛誕、聖誕及復活節當中,每兩年增加一日勞工假期,直至2030年才完成劃一勞工假與銀行假。即增加數天假期也要十年時間才能落實,無比荒謬。

至於標準工時,香港更是尚未設立。資方諸多推搪,一時說工作工時難以衡量,一時又擔心削弱企業競爭力及靈活性,將利潤建築在對勞工的剝削之上。面對既得利益的保守勢力,政府亦沒有作打工仔的保障與後盾,僅推工時指引,由飲食、建造、物管、清潔業等11個行業先行,效力成疑。

再者,世衛的過勞死研究只及2016年,並推斷新冠疫情導致更多人遙距工作,而遙距工作令家庭和工作的界線變得模糊,變相延長工作時間。很多企業亦因為市道不好而削減人手,留下來的員工要承擔被裁員工的工作量,因而延長了工時,亦增加導致死亡的風險。世衞促請各地政府設工時上限,以保障勞工健康,但香港的官員又會願意聆聽嗎?還是繼續找各種藉口以掩耳盜鈴?

事實上,許多社會已經明白長工時對健康和社會的禍害,除了標準工時和集體談判權之外,一些人更在工作界線模糊的今天探討離線權,確保打工仔能夠「真放工」。正常關心勞工權益的做法,是要以推陳出新的保障追上時代需要。但香港的官員和資方卻看似恰恰相反,拿各種各樣的「困難」來推卻改革。若然政府無心而為,只怕市民再等多十個佛誕,工作權益也難有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