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法實施一年 香港人心未安定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去年6月30日《港區國安法》正式實施,至今一年。社會表面平靜下來,街頭抗爭不再,特首林鄭月娥更形容《港區國安法》猶如香港的定海神針。但另一邊廂,在機場離境區前,持續有市民淚別親友。香港到底現在怎麼了?

毋庸諱言,當初表示只針對一小撮人的《港區國安法》已經對社會許多人起震懾作用。已不只立法會初選參與者或報章管理層,掛揚旗幟的市民也不能不謹言慎行,以免被指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並因而失去人身自由。而因為防疫限聚措施,七一遊行也無法取得不反對通知書,一時間香港此「示威之」也遊行不再。

《港區國安法》有其平息抗爭的作用,但正如我們去年在《港區國安法》頒布前指出,一些市民憂心以言入罪,懼怕容易墮入法網,因此《港區國安法》的實施及執行也必須讓社會看見其準則清晰。清晰及可預期不但在普通法傳統中是法治的要素之一,在法律被視為管治工具的傳統中,法律也要清晰可見,才能指導社會行為,讓人有法可依。而能否做到這點,無疑考驗特區國安部門以至政府官員的能力,能否透過更明確的原則及更好的解說,減低市民對《港區國安法》的疑慮。

香港生活令人喘不過氣

最近一段日子,機場上演一幕又一幕的親友別離,當中可能包括了尋常的海外留學,但也有不少人移民離鄉別井。社會人心不安,部份或源於政治立場以至政治偏見,是對香港近兩年丕變的情緒反感。但在此之外,香港生活逼人向來也是眾所周知的推因素,不但令人想移民,尤其令為人父母者欲送子女出國,過較為輕省的生活。想乎此,香港人心之不安定,又豈是一紙法律所能解決?

上星期政府出現重大的人事變動,見習督察出身、原任保安局局長的李家超獲擢升為政務司司長,一時間「警政治港」的說法甚囂塵上。李家超及原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同時間獲升,固然反映了中央用人方面的安全考慮,但我們也不能忽略的是,被免職的原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本身也被視為官僚主義的象徵。他雖然以勤奮工作、不休假而著稱,但其任問責官員多年來有何政績,對市民生活實際改善了什麼,只怕也沒什麼人能說出來。當香港生活令人喘不過氣來、人心未能安定的時候,以張建宗為首的官員及公務員難道又沒有責任?

平情而論,若以個別官員的無為而治來否定廣大公務員,也不公允。就以政務官出身的廣播處處長李百全為例,他對港台的人事調動、節目審查固然惹來很多爭議,但先撇除此不論,也無人能否認他處事不因循、不官僚的作風。張建宗和李百全同樣是政務官出身,但作風對比甚大,足見公務員並不必然官僚主義、因循不作為。從這個角度看,社會若要能夠人心安定,成為香港人以此為家的城市,政府要做的就不只是倚靠嚴刑峻法,而是施政的革新。而後者並非不能也,只看官員是否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