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樂業不能靠一鐵一局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發展局周二(29日)公布今年第三季賣地計劃,估計總單位供應量為5,400伙。政府推出兩幅住宅地皮,單位量僅為200伙,只佔全季供應約3.7%;一鐵一局則推出兩地共2,750個單位,佔總量近半。

一鐵一局受政府大量補助和優待,但落成後的單位售價大部分與一般私樓無異,消極應對政府增建公營資助單位的目標,也無意協助平抑港人住房開支,甚至有份推高樓價。政府的土地供應規劃若靠一鐵一局,明顯無法解決房屋問題。

政府第三季推出兩幅住宅地皮,提供約200個單位,其中一幅位於廣播道港台教育電視大樓用地。(資料圖片)

官地房屋供應過少

港鐵和市建局佔去政府賣地地皮和私樓供應量相當比重。除了本季佔比過半之外,本年度預計也逾四成,在16,530單位當中佔7,220個。從過往四個財政年度看,兩部門可建造私樓的比例曾高達三成多。展望2021至2025年,單計鐵路項目的私樓落成量就佔全部27%。

政府賣地量和單位興建量少,由一鐵一局和私人發展商的重建和改劃定奪,某程度上削弱了土地供應主導權。就此,政府必須大規模收回閒置土地,補充土地儲備和重掌土地供應主導權。市民相信單位大量供應有期後,部分會延遲短期置業需求,而且當供應日後增多,業主和地產商則難再炒作缺樓預期,包括一鐵一局的地價樓價失去上升動力之餘,更有空間回落。

2020至2021年《財政預算案》:賣地計劃共有15幅住宅用地,預計可供興建約7500個單位,連同鐵路發展物業、私人發展及重建項目,全年的潛在土地供應,可供興建約15700個單位。(資料圖片)

一鐵一局本可紓緩住屋負擔

另一方面,一鐵一局與政府關係密切,市建局是公營機構,政府亦持有港鐵大半股權,履行公共服務。它們更獲政府多項優待和資助,例如市建局可以免補地價重建樓宇,減省巨額重建開支,港鐵則以政府撥地補助新鐵路興建。政府應利用一鐵一局調控樓價和市民的住屋負擔,後兩者本身亦有責任更主動回饋社會,解決民生難題,不能安於做謀利發展商。

誠然,政府在社會壓力下,已要求一鐵一局分別在個別項目推出資助出售單位,市建局率先挑選兩個項目為首置上車盤,港鐵的小蠔灣車廠上蓋項目則未定房屋類型。不過,這些資助項目規模有限,效用可謂杯水車薪。

近日市建局提及財政壓力,但這不應該是一鐵一局放棄社會責任的理由。政府可以重整兩者的融資模式,例如補貼建屋成本。假設由本屆政府起計,在2017/18至2021/22財政年度的一鐵一局新供應單位,未來落成後以居屋或首置上車盤單位出售,資助單位數量就增加22,660個,大大增加新盤源。就港鐵而言,政府亦可另闢新途,透過回購港鐵重掌港鐵財政權,維持興建私樓但把地產業務重新上市,再把利潤補貼車資惠及民眾。

賣地表官地不足,市場視之為私樓供應緊絀,從而支撐土地樓房價格。政府既要增加土地和落實興建公營單位,市建局和港鐵身為供應重鎮,更應協助政府減輕市民房屋開支難題,而非成為問題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