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近了 政府莫在拖拉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立法會選舉將在今年12月19日舉行,距今只約三個月,但政府仍未向公眾全盤交代對疫情以及選舉制度變化的新措施,尤其內地港人的投票安排也未有最終定案,而政府對決定民主派港島區區議員宣誓無效的原因空泛,亦令有意參選的泛民人士猶疑是否符合立法會參選資格。

在參選資格方面,由於是次選舉是政府通過《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後的首場立法會選舉,政治人物未能直接從2016年參選經驗評估年底參選「入閘」機率,泛民自然視區議員宣誓結果是重要指標。

政府在9月10日安排港島區區議員宣誓,建制派全部過關,14名參與宣誓的泛民主派之中有七人即日被要求提供額外資料,並在本周三(15日)被通知宣誓無效,失去議席。政府對外交代在考慮他們的書面回覆和所有相關資料,「監誓人根據有關解釋所訂原則及相關法律規定,確定該七名區議員的宣誓為無效宣誓」。

準則清晰 吸納合資格人士

據悉,部分區議員收到的理據來自《釋義及通則條例》關於「擁護《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區」的負面清單,包括作出損害政治體制秩序和特區整體利益的行為,包括以非法手段強迫或威嚇特首改變政策或提交立法會議案;無差別反對政府提出的議案,意圖要脅政府令其無法正常履行職務;或逼使特首下台及推翻特區政府;以及舉行「變相公投」。

港島區議員上周率先宣誓,有七名「泛民」區議員被指宣誓有效性存疑,包括因參與民主派初選而被控違反《國安法》的灣仔區議會主席楊雪盈。(張浩維攝)

具體而言,一般估計「死因」包括曾參與立法會泛民初選、借出議辦作票站、簽署「墨落無悔」聲明等。民主黨主席羅健熙指出,從今次被「DQ」的議員可推測紅線在哪裡,會按今次情況來評估之後的參選安排,惟擔心紅線日後會轉變。

無論如何,參選資格審查已進入了新的階段,政府的說明愈清晰,愈能讓參選者有準則可依。相反,若然有心人士只能猜度安全範圍,即使他們放下過往泛政治化的行為,重投社區為選民服務,也可能因錯誤理解準則而失去參政機會。須知道在政治新形勢下,一些民主派有意一改以往作風,務實從政,官員有需要為他們釋除疑慮,讓更多願意在「一國兩制」大原則下愛國愛港的人士參與管治。

立法會選舉今年12月舉行。(資料圖片)

選舉不容有失 境外投票須早定案

立法會選舉另一項去向未明的事項是投票安排。去年政府因為疫情未穩延後選舉一年,期間官員稱會研究境外投票可行性。短期疫情可望靠穩,選舉成事機會較大。不過,一年過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於本周三回答立法會議員質詢時似乎仍一籌莫展,只表示「積極做預案」,強調內地設投票站要克服技術和法律問題,又要內地配合,不貿然進行。政府正研究在關口設站,但要考慮免檢疫安排等。

現時立法會運作較以往順暢,修改法律工作難度減少,問題重點應是實際操作。按局長的回覆,是否表示關口以外的途徑是否不行?即使因為實際因素只容許內地港人票站投票,會否開放深圳灣和港珠澳大橋以外的關口?能否開放香港在內地省市的經貿辦進行?在此之上,候選人如何向境外選民宣傳,例如是否透過網絡和郵寄等?內地港人數十萬,即使最後只有三數萬人願意投票,政府也要保障他們選舉權。政府亦可先行與內地港人調查投票意願和方法偏好,及早調動資源。

選舉貴乎公開公正,參選資格要有據可依,選舉權亦要被尊重。愈多遵守「一國兩制」的人能夠參選,愈多市民被便利投票,將會是舉行一場成功的選舉的關鍵。而12月的立法會選舉作為延期一年及選舉制度改革後的首次,自然有份外的理由需要順利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