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委會掀選舉序幕 香港進入改革進程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選舉委員會選舉周日(19日)舉行,36個須經選舉產生選委的界別中13個需投票,由412人競逐364席。加上將於12月19日舉行的立法會選舉,以及明年3月27日的行政長官選舉,未來半年香港將舉行三場政治選舉,是選舉制度全面修改後的首次,意義重大。

從時間而言,9月19日舉行的選委會選舉是三場選舉的首場;按性質來說,選委會負責提名及選出行政長官候選人、提名立法會議員候選人及選出40名立法會議員。從這兩個角度看,選委會選舉是新選舉制度的先行及基礎,對落實愛國者治港的作用非常關鍵。

選舉的根本性質

毋庸諱言,今屆選委會的選民人數大幅減少,如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所直言,一般市民主要都無份投票。但日前不少參選人都「落區」參與擺街站等活動,包括一些重量級建制派甚至商界領袖,當然選委唐英年亦探訪基層家庭,這顯然說明了選委會選舉的一些性質。

或者選委和候選人只是「被迫」或者「被要求」做這種事情,可能是中聯辦提出了更高或與以往不同的要求。但無論如何,一改建制派的陳舊作風,重視與社會溝通和民生需要,也是一種進步。港澳辦主任夏寶龍7月時指出,治港者須善於為民眾辦實事,「想市民之所想、急市民之所急、解市民之所困,始終貼基層、接地氣」,也就是這個意思。

承前啟後的選舉期

選委會掀起序幕、香港進入選舉期後,便預示了香港政治結構重塑過程開始,更是提醒香港進入改革的歷史進程。三場選舉跟國安法周期有着承前啟後的關係,平定社會躁動的國安法是破,選出改革社會人才的選舉是立。因此三場選舉不論在機制上與以往有何改變,選民、候選人人數有何不同也好,也不應令社會失焦,忽略了三場選舉的最大——甚至可以說是唯一——宗旨,就是要令香港展開改革。

將夏寶龍、中聯辦主任駱惠寧的發言,結合中央政府這一輪涉及香港發展的政策,諸如合辦全運會、前海合作區、金融互通等,我們不難看到中央既對治港者提出了要求,也給香港指明了發展的方向。最近甚至有傳中央對地產商提出了解決房屋問題的要求,不論真假,也無人能否認房屋問題已是不能不立刻徹底解決的範疇。

只有從整體、完整的角度看選舉期開始,我們才能看明白擺在香港的前路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