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元首或會面 兩國共存乃必需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近一個月來,先前極為緊張的中美關係迅速改變。上月初,美國總統拜登主動致電國家主席習近平,雙方進行了坦誠的對話。不久之後,一直遭加拿大拘留的中國電訊巨企華為財務長孟晚舟獲美國司法部延後起訴,當場釋放回國。而且,美國近來對中國的態度略有軟化,早前拜登就台灣問題表態時,稱已跟習近平相討過相關問題,雙方同意遵守「台灣協議」不做越線行為。這都顯得美國有展示出會面的誠意。

至本周三(10月6日),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楊潔篪與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幾乎在沒有對外預告下在瑞士蘇黎世會面。而就在兩人面會後不久,白宮就確認中美雙方正在籌組雙方元首會面。到底雙方的快速接近又是否足以改善中美關係呢?

本周三(10月6日),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楊潔篪與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幾乎在沒有對外預告下在瑞士蘇黎世會面。

楊潔篪:反對以「競爭」定義中美關係

楊潔篪與沙利文會面之後,中美雙方各自發表了會面的聲明。兩者最大的分歧點是中方通稿中指楊潔篪表達中方反對以「競爭」來定義中美關係,但美方則仍說美國會確保與中國間負責任地競爭。

即使是兩間公司之間也不可能說沒有競爭,中美作為兩個意識形態不同的超級大國,更不可能沒有競爭。中方很不可能是認為中美兩國之間不存在競爭關係。中方的立場應該是指不希望「競爭」成為兩國關係的主軸。至少在中文的語境中,「競爭」包含了「取代」、「排他」的意思。正如中方一直強調中美是「合則兩利」的共存及互利關係的論述。因此中方拋出這個論述的目標不是說競爭不存在,而是希望美國面對要與中方共存的事實。

從這方面看,美方新聞稿中雖然提到與中國「競爭」(competition),但兩者想法也有共識之處。本周一(4日),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在講述中美貿易關係時就同樣中美須「長久共存」,而且得思考重新接勾的問題。這都反映了兩國在現階段已達成了一定的共識。

中美關係將有機會轉暖

中美關係是否向好還有待觀察,但這些現象也總算是向好的兆頭。既然有了基本共識,而雙方又有誠意對話,這理論上代表中美關係的確有很大機會借這次機會轉暖。即使中美不可能馬上解決所有分歧,至少也可以正常化已經相當惡劣的關係。當下阻礙中美關係正常化的意外因素來自於美國共和黨及鷹派民粹支持者。

早在拜登當選之後,國際普遍認為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會比較務實。然而,今年上半年中美關係仍然不斷惡化,究其原因仍然是拜登政府受制於國內民意及鷹派對華強硬的「政治正確」,致使拜登政府初時的政策基本上成為了「特朗普2.0」。拜登政府近來重新對華接觸,固然是務實之舉;但如果無法平息美國國內民粹與鷹派的不理性行為,那就難保將來受到民意反彈,刺激下一個「特朗普」的出現。

成熟的民主社會不單政府要有務實為民的執政想法,政客既不應胡亂利用民粹選民為其政治目的服務,民眾仍得要有務實和理性的想法,以免輕易落入民粹的陷阱,避免國家走向非理性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