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遠願景不等於可以沒具體目標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接受本地報刊專訪,指出河套區港深創科園從2017年解決土地業權問題後四年內建樓的速度並不算慢,北部都會區裏的新田科技城可以考慮沿用河套區項目發展方法。此外,她又強調新田科技城屬於一個未立項的「願景式」發展策略,所以拒絕為它設置任何具體完成日期目標。

早前《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提出透過不同方法大規模增加該區創科用地,同時從速落實北環綫支綫等區內交通配套,藉此「構建一個能夠連貫落馬洲支綫站、港深創科園及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並與深圳福田和皇崗緊密銜接的更具規模、空間佈局更具效益、土地用途組合綜合多元的新田科技城,成為港深未來發展創新科技,產、學、研多方力量匯集的聚焦點和推動港深深度融合的發展區」,號稱「香港矽谷」。

發展慢在策劃不在建設

單論推進工程實體建設速度,河套區港深創科園近幾年建設速度可能未算太慢。不過,在簽署解決河套土地業權問題備忘錄的十年前,前任行政長官曾蔭權便在2007年的《施政報告》將「港深共同開發河套」列作「十大建設」之一,同年底香港及深圳政府亦已經成立港深邊界區發展聯合專責小組討論相關項目,當時擔任發展局局長的林鄭月娥也有參與其中,這些事前策劃工作當然也應該計算在項目需要的時間內才對。

【落馬洲河套地區】2017年衛星圖,深圳河已被拉直,河套區屬於香港境內,有植被覆蓋。(Google Earth)

特別值得留意的是,林鄭月娥在近期專訪裏聲稱2017年後有關河套區項目工作包括完成環境影響評估,可是土木工程拓展署明明在2008年12月已經首次就「落馬洲河套地區發展」申請環評,接着到了2011年10月當局又提出調整研究範圍,最後批准環評報告後的環境許可證則於2013年11月發出,說明單是環評工作本身已經進行超過四年,並且所有環節都發生於2017年之前。

願景成真需要明確目標

至於所謂「願景式」的發展策略,更跟毋須設置日期目標毫無關連。港府今年推出的《資源循環藍圖2035》、《清新空氣藍圖2035》、《氣候行動藍圖2050》,這些不都是帶有年期目標的「願景式」策略嗎?就算是整個北部都會區,林鄭月娥自己也說過:「我期待全港市民和特區政府一同努力,以未來二十年時間基本完成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難道隸屬其下的新田科技城不屬於20年內「基本完成」的範圍?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希望新田科技城能與「深圳『福田』互為呼應,協同合作,共建共贏」,然而福田一方在2015年《福田保稅區轉型升級實施方案》出台的時候,老早便訂下了2020年增加出口額、服務業增加值、工業增加值、商品銷售額、稅收總額以及2023年前總體容積率、產業用地容積率、產業用房總建築面積、產業建議面積比例等方面的量化目標,其具體程度跟香港這邊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深圳福田區夜景。(視覺中國)

拒絕為發展「願景」訂下明確的目標時間,此一舉動本身就反映出不願作出任何實際承諾,而且港府官員在此之上往往還要掩飾推動相關項目進度嚴重落後。正如不久前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慢進也是退」的警示,任何人假若希望北部都會區、新田科技城等「願景」能夠成真,他們絕對不會滿足於在目標欠奉的狀態下工作,更沒可能接受繼續保持過去河套區那一種極度「歎慢板」的效率。